为什么手风琴,从脚踩的,演变成手拉式的,为什么钢琴又不可以了,改变成手拉式钢琴啊!
脚踏风琴的发展,兴起和衰弱,请教老一辈新一辈的乐器达人
脚踏风琴,学名叫做【簧风琴】。
1810年,巴黎的乐器师G.J.格勒尼埃制造出最早的簧风琴,19世纪40年代法国的乐器师A.F.德班对乐器本身进行了改进,主要是通过增加音栓,试图使其具有管风琴所具备的表情范围,以获得不同音色的变化,并定名为风琴,此后,在家庭和买不起管风琴的教堂里非常盛行。在欧洲,最复杂的类型的风琴是可用演奏者膝盖控制音量的、带有表情音栓的表情风琴。另一种在19世纪流行的、不同于欧洲的风琴是将风箱的鼓动式改为吸气式,这种类型的风琴称为美国式风琴,实际上从法国传入美国。20世纪风琴被更有效果的电动或电子风琴所替代。1897年左右从日本传入中国。
1897年左右风琴从日本传入中国。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欧洲侨民移居我国的增多,特别是教会学校的兴办,在客观上起了更广泛地传播西洋音乐的作用。如他们带来了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社交活动中的一些音乐小品,也带来一些初级的钢琴作品。1872年基督教传教士狄就烈在上海美华书馆出版《圣诗谱》,载有三百六十多首宗教赞美诗乐谱,并附有乐法启蒙,讲解西洋乐理,使用五线谱记谱,其目的是为了传教的方便。此书所载曲调都是欧洲流行的宗教乐曲。1883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刊印出版《小诗增》,为了更便利于宗教的传播,书中采用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民歌曲调作为练习曲。这些传教士传播西洋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辛亥革命以后,簧风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并有专门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出版,如1911年日本人铃木米次郎编著、辛汉译的《风琴教科书》;1919年索树白编辑的《风琴教科书》,两书论述了风琴的种类、构造、演奏方法,并编有由浅入深的练习曲和应用乐曲,便于学者练习和演奏。1907年有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学堂任音乐教习多年,曾收集京剧曲谱多种,用五线谱记录整理,刊印了《清国俗乐集》一、二集。1915年又有人用简谱记录戏曲和民间器乐曲曲谱,使其适用于风琴弹奏,刊印了《风琴戏曲谱》,其中有《虞舜熏风曲》、《花六板》、《梅花三弄》等民间乐曲和《天水关》、《洪洋洞》、《文昭关》、《三娘教子》、《二进宫》、《空城计》等十余出京剧唱腔选段。五四运动以后还有《粤曲风琴谱》刊印。当时中小学教育中多使用风琴,中上层有产阶级在家庭和社交活动中也用它做为娱乐乐器,所以用风琴弹奏民间乐曲和戏曲唱腔也成为一时的习尚,可见其流传之广。此时在北京建立了几家风琴厂,制作风琴,以供社会上的需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什么会拉手风琴?
虽然保尔在苦水中长大,但也没有埋没他的音乐天赋,这使得他被作为手风琴手编入骑兵连,代替已经牺牲的一流手风琴手库利亚布卡。小说原文中相关的段落如下:小说原文中相关的段落如下:【一】“保尔挺喜欢他的手风琴。他总是爱惜地把那架维也纳造的、音色优美的双键手风琴放在膝上。灵活的手指刚刚触到键盘,便飞快地由上面滑到下面。低音键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接着便奏出大胆的跳跃式的旋律。
【二】
“可惜阿法纳西·库利亚布卡叫马赫诺匪帮砍死了,”一个晒得黝黑的战士惋惜地说。“他才是第一流的手风琴手呢。
他是我们骑兵连的排头,死得真可惜。是个好战士,又是个呱呱叫的手风琴手。”
保尔也站在人群里。他听到最后这句话,就挤到机枪车跟前,把手放在手风琴风箱上。手风琴马上不响了。
“你要干什么?”拉手风琴的战士斜了保尔一眼。
托普塔洛也站住不跳了。周围发出了一阵不满的喊声:“怎么回事?干吗不让拉?”
保尔伸手握住手风琴的皮带,说:“来,我来试试。”
手风琴手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了一下这位不相识的红军战士,迟疑地把皮带从肩上褪了下来。
保尔照他的老习惯把手风琴放在膝盖上,然后,猛然一拉,风箱像扇子似的拉开了,手指在琴键上飞速一滑,立刻奏出了欢快的舞曲:
【喂,小苹果,
你往什么地方滚哪?
落到省肃反委员会手里,
你就别想回来啦。】
托普塔洛立即随着那熟悉的旋律,跳了起来。他像雄鹰展翅似的扬起双手,飞快地绕着圈子,做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豪放地用手拍打着皮靴筒、膝盖、后脑勺、前额,接着又用手掌把靴底拍得震天价响,最后是拍打大张着的嘴巴。
手风琴不断用琴声鞭策着他,用急骤奔放的旋律驱赶着他。他顺着圆圈,像陀螺一样飞快地旋转起来,一面交替地伸出两条腿,一面气喘吁吁地喊着:“哈,嗨,哈,嗨!”
【三】
保尔代替已经牺牲的库利亚布卡,在这个骑兵连的排头骑着马前进。战士们不愿意放走这样一个出色的手风琴手,集体提出了要求,保尔就被编入了这个连队。
【四】
他低下头,俯在那排珠母做的琴键上,奏出的新鲜音调使母亲感到惊奇。
他的演奏和过去不一样了。不再有那种轻飘大胆的旋律和豪放不羁的花腔,也不再有曾使这个青年手风琴手闻名全城的、令人如醉如痴的奔放情调。现在他奏得更和谐,仍然有力量,比过去深沉多了。
手风琴转钢琴
呵呵!!真巧,我很小的时候学的手风琴,没到一个月就不学了,后来学的钢琴一直到现在,我建议你多先联系《哈弄》,活动手指,在联系《拜厄》和《599》,识谱能力提高需要你长期看谱,没事的时候找些谱子对着唱,会提高你的识谱能力的!!
手风琴的由来?
手风琴作为键盘乐器中的一种,产自于欧洲,而追根溯源其制作原理却是源自中国传统乐器 “ 笙 ” 的竹簧发音原理。据史料记载, 1777 年一位来华传教的阿莫依神父将中国的 “ 笙 ” 带往欧洲,从而启发了欧洲人把竹簧发音的原理用到了风琴上,生产制作出外形各具风格特征、但原理基本相同的各式簧片乐器。这些乐器都非常简易,其中有人制作了一种可用口吹奏的 “ 奥拉琴 ” ,以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能用左手拉动的风箱和键钮,这些乐器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充分表现音乐的特征。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进步,直到 1829 年,由奥地利一位叫西 • 达米安的工匠制作出了一种在左手部位加上可以用作伴奏使用的和弦键钮,至此,这种用手拉动风箱以控制发音的乐器才被正式称为手风琴。早期的手风琴只是作为一种西方国家的民间乐器而存在。一百多年来,随着手风琴的结构和性能的不断改进,从而大大增加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力。尔后,也就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它谱曲,这又大大拓展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39 年 4 月 18 日 ,美国手风琴大师马格南特的手风琴独奏音乐会在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从而掀开了音乐史上重要的一页,这标志着手风琴音乐已成为一种科学化、世界化的乐种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根据目前的资料表明 ⑴ 手风琴由法国驻中国云南首任领事方苏雅(中国名)于 1899 年带到昆明,但它当时只是作为殖民者自娱自乐的一件 “ 小玩意儿 ” 出现在荒蛮落后的红土高原上,根本不会引起那群麻木得近乎可恨的 “ 原著民 ” 们的兴趣。真正对我国产生影响的,那已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大批的外国人来到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租界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大批的 “ 白俄 ” 为谋生计相继进入我国沿海地区,这才为手风琴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历史进入到 1952 年,在西南军区文工团乐器修理厂制作了我国第一台手风琴,仅管它只有 18 个贝斯,但这毕竟是我国自己制作的开端。 40 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已拥有多种品牌、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的手风琴,我们的产品还远销欧美及世界各地。也正是由于我国手风琴制造业的繁荣与进步,才为手风琴在我国的大普及、大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笙传到了西方,然后经历百余年的衍变又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回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的大地上普及繁荣,这正是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正是东西方各民族共同的审美追求,使包括手风琴在内的各门类西洋乐器在中国生根开花,为中国人所用,并创作出大批既适应这些乐器性能,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器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