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末帝在936年兵败自焚?(后唐末帝李从珂)
- 后唐末帝李从珂
- 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儿皇帝”的事例,并写出待该内容
- 听说秦朝的传国玉玺可能在外蒙古手里,因为玉玺可能被元顺帝带到蒙古大漠了,如果假如外蒙古不归还文物的
- 和氏璧是被唐朝的那个皇帝烧的
后唐末帝李从珂
后唐末帝李从珂
后唐末帝李从珂(885年—936年),镇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事迹见《新五代史》。
李从珂十余岁时,其母魏氏被当时仍是将领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掳,李从珂不久就被李嗣源改名并收为养子。长大后身形雄伟健壮,又骁勇善战,常随李嗣源南征北讨,颇得其喜爱。
李嗣源即帝位后,李从珂曾任河中节度使之职,然因与权臣枢密使安重诲之前有过节,在长兴元年(930年),被安重诲设计解除军权,回京师洛阳居住。次年(931年),安重诲失势,李从珂再受重用,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西京(长安)留守。长兴三年(932年),被改命为凤翔节度使。长兴四年(933年),封潞王。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闵帝李从厚听信大臣的建议,调动各重要节度使之职,准备削弱藩镇的实力,李从珂恐惧,遂反。李从厚命大军讨伐,眼看凤翔(今陕西凤翔)即将陷落,未料讨伐军将兵骄横,贪图赏赐,李从珂抓住这点诱使讨伐军叛变,反败为胜,不久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京师洛阳,即帝位,改元清泰,并派人将逃亡的李从厚杀害。
李嗣源之婿石敬瑭时任重镇河东节度使之职,李从珂与他二人当初在李嗣源手下皆以勇力过人著称,彼此存有竞争之心。因此李从珂即位后,对石敬瑭愈发猜忌,而石敬瑭亦有谋反之意。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以调镇他处试探,而李从珂果真将石敬瑭改任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因此叛变,同时向契丹乞援。李从珂命各镇联合讨伐,不料因联军各怀鬼胎,致大败于团柏谷,石敬瑭与契丹大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李从珂无计可施,于闰十一月二十六日(阳历为937年1月11日)自 焚而死。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
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儿皇帝”的事例,并写出待该内容
五代时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晋,与其他政权抗衡。他虽为皇帝,仍向契丹称臣,称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此后北汉附辽,则称侄皇帝。后世因作为叛臣的代称
听说秦朝的传国玉玺可能在外蒙古手里,因为玉玺可能被元顺帝带到蒙古大漠了,如果假如外蒙古不归还文物的
你好,我对这件事也比较感兴趣,也曾看到相关传闻记载。
传国玉玺文字普遍认定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系秦代李斯篆文。世代统治者传承、争夺,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这块玉玺在外蒙,没有依据。
1、有传闻,传国玉玺被元顺帝带到大漠。这个传说的线索是,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中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到后唐李从珂自焚。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献给宋。最后,到了金,然后到了元,被元顺帝带到北元。这个传说仍是野史记载,尚不足为凭。
2、也有传闻,辽兴宗重熙七年(1037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天祚皇帝保大二年,遗传国玺于桑干河(今河北、山西、北京交界的朔州一带地区)。
3、历史上也传闻,真正的传国玉玺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就遗失了,据说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
4、各方传闻很多,玉玺到底何时遗失、现在何地,即使专家学者也很难说出个究竟。
传国玉玺铭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
和氏璧是被唐朝的那个皇帝烧的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