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其他

这道题的原题是什么? 这题超纲了txt宝书网

这道题的原题是什么?这题超纲了txt宝书网

这道题怎么写

人=2,望远镜=6,矿泉水=3,

一瓶水+两个望远镜*(两人+一瓶水+一个望远镜)=3+12×(4+3+6)=159

这道题什么意思

该题考查的不是数学计算能力,而是看你能否在经济活动中将“如何获得最大利润”放在首位思考,也测试你在纷杂的交易过程中能否明确自己的位置。在解题之前,首先要说明一点,商品的价值在交换的过程中是会变化的。这里要考虑到成本核算的问题,就是说鸡的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

    (i)第一次8元买进,对他来说(也对以后要与他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是8元。然后以9元卖出,这时赚了1元,这里是很显然的,没有疑问。

    (ii)请注意,接下来这句话是关键:买走鸡的人(我们称之为B)花了9元才买到的这只鸡,所以此时对B来说(也对以后要与B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就是9元了,如同一开始那人(我们称之为A)花8元买到鸡的时候鸡的成本就是8元的道理一样。

    (iii)这时A又从B处将这只成本是9元的鸡以10元买了回来,如果我们从B的角度想,就是B把9元买到的鸡以10元卖掉了,B赚了1元,相对地就是A亏了1元。

    (iv)现在A手里的这只鸡是花10元买回来的了,所以对A来说(也对以后要与A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又涨到10元了。

    (v)最后A将这只成本是10元的鸡以11元卖给了另一人(就叫C吧),和(i)的道理一样,赚了1元。

    然后总结一下:(i)时赚1元,+1;(iii)时亏1元,-1;(v)时赚1元,+1。一共+1-1+1=1元。所以可以说A这家伙脑袋进水了,(i)之后就已经赚到1元了,步骤(ii)至(v)都算白干了,没有效率。

    我们现在来看,鸡在C手里,是他花11元买的,就是说现在鸡的成本又涨到11元。如果一开始A就把当时在他手里成本还是8元的鸡以11元卖给C,同样可以

达到现在的情况,就是说A原本能赚到3元的,现在只赚到1元,所以在整个过程中A其实是亏了2元(即:没有得到本来应该得到的利润,也是一种变相的亏

损)。

这几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22°18′x5=22°x5+18′x5=110°+90′=110°+1°+30′=111°30′=111.5°

90°-57°23′27″=89°59′60″-57°23′27″=32°36′33″

古老数学题:鸡兔同笼的原题是怎样的?

鸡兔同笼

  中国古代人常用一些小竹棍摆成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这叫做“筹算”.在《孙子算经》一书中就有许多采用“筹算”方法的例子.《孙子算经》共三卷,成书在祖冲之之前,大约是公元5世纪.内容主要讲数学的用途,浅显易懂,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题,“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看来实际上也就是方程的有关问题.

  原题是:“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用现代话说就是这样:“今有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头35个,从下面数有脚94只,问鸡和免各有多少只?”

  此题用现在的方程来解非常简单,可以设鸡有x只,免有y只.根据题目条件,因为1只鸡有1头和2只脚,一只免有1个头和4只脚,所以可列出这样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所以这个笼子里有鸡23只,有免12只.

   《孙子算经》上的解法很巧妙,它是按公式:兔数 足数-头数来算的,具体计算是这样的:兔数 (只),鸡数=头数-免数=35-12=23,并且书中还给出了公式的来历:把足数除以2以后,每只鸡只剩下一足,每只兔剩下两足了,减去头数,就相当于每只鸡兔再减去一只,鸡足减完了,剩下的每只兔只有一足了,此时所剩足数恰好等于兔子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