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胆小比较小有时表达这块不愿多讲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去玩,送去托管班的氛围可以吗?(孩子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 孩子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 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怎么办 5个方法巧解决
- 小孩内向,我的小孩特别内向,不敢跟老师讲话,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有什么好办法吧?
- 我家孩子胆小,他老师很严厉,一看到老师就吓得什么都忘了,老师以为他不会就打
孩子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胆小的宝宝请出“壳”
这种孤僻、胆小、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的情况,被称为是儿童退缩性行为,这种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缺乏自信心;
?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或参与集体活动有困难;
?胆小、害羞,不爱讲话,不合群;
?严重的甚至有自闭倾向。孩子虽然自认为喜欢独处,但事实上,心中又常常感到压抑、孤独和焦虑。
儿童退缩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多数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但通常随着时间的变迁,会逐渐地熟悉、适应环境,并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有退缩性行为的孩子却会很长时间难以适应新环境,表现出那些行为。此外,有退缩性行为的孩子,在年龄较小时不太容易发现异常,因为他们只是显得比较安静而已。
引发退缩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先天气质的影响,即这类孩子生来适应能力就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意与人接触,若是想让他们勉强适应,则适应过程艰难而缓慢;二是后天教养方式的影响,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多时候独自一人玩耍,缺乏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过多地照顾和迁就,逐渐导致了孩子难以适应新环境。通常情况下,儿童的退缩性行为是由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促成的。
防治对策
1.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父母要多给宝宝做事的机会,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小,什么都替他们去做。过度保护的环境,往往难以形成宝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从温暖地家庭走出去,宝宝容易变得依赖胆怯。正确的做法是从小就有意识地给宝宝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可以让宝宝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宝宝的自信心,并能使宝宝在学习做事情的过程中变得勇敢。
父母要经常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与宝宝多交流。在一般情况下,宝宝在活动或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只在一旁观察、指导,即使做些保护也不要让宝宝完全察觉。对于宝宝自发的无端恐惧(如怕到黑的地方去,)家长就该用自己的示范,为宝宝排除恐惧心理。
2.多鼓励宝宝与他人进行交往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可以经常带他去串门,或者去公园,但家长要充满爱心,使他有安全感。平时不能用某些事物恐吓宝宝,比如再不好好睡觉,大老虎就来了,或者宝宝每做一件事,家长必定先提醒宝宝那可危险等等。
在生活中,鼓励宝宝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当宝宝一天天长大,要去面对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时,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宝宝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让宝宝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气来面对。当宝宝面对生人时,当宝宝主动结识小朋友时,要表扬他、夸奖他,让他感到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胆怯的宝宝一般都不愿意与别人主动交往,下面这两个技巧可以提供帮助:
从小范围活动开始
邀请一、两个孩子到家里来玩,在自己家里宝宝会感到安全。可以玩有组织的游戏,每个孩子都要轮到。家长要在旁边,不要走远,如果宝宝想靠在家长身上,就让他靠。家长要安排,但不要给他压力。
家长也可以利用宝宝的特殊兴趣来鼓励他参与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宝宝的紧张不安。如果宝宝对画画有特殊的兴趣,那么家长就可以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在家里或小区的草地上画画,宝宝在这样的小团体里,就能有兴致,而且十分自如地表现自己。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愿望逐渐加强起来。
与小一些的宝宝玩耍
多和比自己孩子年龄小的宝宝一起玩,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方。这样可以给宝宝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年龄小的孩子也有了学习的榜样。家长在此时应多给宝宝创造有利条件,表扬宝宝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慢慢地解除心理障碍,日渐大胆甚至可能从容不迫地待人处事了。
3.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宝宝的表现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宝宝在家里进行各种表演。首先让宝宝表演给父母看,这样他不会感到羞怯。宝宝表演的节目可以是他喜欢和熟悉的任何题材,如一段儿歌、一首唐诗、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扬、鼓励,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进一步就可以布置场景,让宝宝对观众进行表演。这些观众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来代替,让宝宝假想它们是真正的观众,自己正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当然这些观众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尽量要求宝宝认真地表演,以获得观众的掌声。每当宝宝表演完毕,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观众给宝宝鼓掌。宝宝可以与这些观众握握手,然后谢礼,闭幕,就象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样。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要像真的观众一样。
最后,逐渐扩大观众的阵容,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轮流表演,时间长了,就会锻炼出宝宝的表现力。表现力强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4.正确对待宝宝的退缩行为
当发现宝宝有退缩行为时,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际的孩子比较,要体谅他的心情;不可由于心急而粗暴对待,这样会使宝宝更加恐惧,更不敢与人接触,尤其不能当着外人说我这孩子就是胆小,要积极强化宝宝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宝宝千方百计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但也不能溺爱,以免宝宝从心理上更加依赖父母,而是要以亲切的态度,诱导并鼓励宝宝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与周围环境及人接触。拓展宝宝表现力的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吓着宝宝,使他又重新缩回到壳里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胆小的宝宝出壳的唯一方法是锻炼。
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怎么办 5个方法巧解决
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方法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多和孩子说说话、多和同龄人交往、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树立孩子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1、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虽然年幼,但是自尊心却不少。家长平时照料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外人面前,不要吐槽孩子的不是,更不要体罚或者语言攻击他。
只有孩子自信心增强,才会主动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当孩子懂得美丑的概念,家长不要让他穿设计呆板、二手衣服了,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感觉在同龄人面前低人一等。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家长可以给他买几身漂亮、大牌的服饰。
2、家长多和孩子说说话
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学习语言的基础来自模仿。因此,父母没事时要多跟孩子说话,让他们熟悉语言,这样才能让他们对语言,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
由于内向的孩子很少主动开口说话,家长应该主动和他交流,只有明白他的所思所想,才能引导他打开心扉。这样,他也就渐渐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
3、多和同龄人交往
相比较父母,孩子可能更喜欢和同龄人玩耍、做游戏。家长要主动为孩子创造合适的交往机会。比如说,把小朋友邀请到自己家、带他参加亲子互动游戏、带他旅游、带他去公园等等。在这些环境中,孩子会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主动和朋友说话,做游戏。
4、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庭温暖和谐,才是引导孩子正确与人交往的第一步。父母恩爱,说话温柔细语,孩子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会很有安全感,会乐意和父母交流沟通,外出时自然会主动和同龄小朋友聊天玩耍。
有的孩子语言发育慢,怕同龄小伙伴嘲笑,才习惯闷不吭声。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语言锻炼,及时为他补充充足的营养。
5、 树立孩子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很多内向的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为他们非常在意旁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看法,这些内向孩子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鼓励。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性格,不要太过在意孩子内向与否,要善于发现孩子性格中的优势给予孩子自信,不妨转换一下思路,内向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更冷静地观察与思考,善于体察他人的心事,朋友不多但是非常稳固等等。
注意事项
1、教给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
既然社交离不开沟通,那么一定要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谢谢你、请、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虽然简单,却是必不可少的社交基础;
另外餐桌礼仪也是一项基本社交技巧,比如饭前洗手、嘴里有食物不要说话;此外还有,在交流中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等。
诸如此类的礼仪都是社交的前提,而学习礼仪也是一种终身教育,这需要我们允许孩子慢慢来。
2、引导孩子正面交谈
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不善交际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次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时,他们总喜欢低着头,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回答问题时喜欢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
我们知道,和人讲话时,和对方有眼神交流会比较好。如果眼神游离,别人就会觉得你对谈话没有兴趣。当然,如果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对方也会感到不自在,这就需要不时地转移一下视线。
小孩内向,我的小孩特别内向,不敢跟老师讲话,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有什么好办法吧?
这不单单是内向的问题了,还有一些软弱,自尊心强怕丢面子也说不定。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一直把她塑造成乖一个宝宝导致的,什么都听大人的,一味尊崇权威,什么都该忍让,不然你们就不高兴。
这个要慢慢开导她:自己的东西,别人抢了,可以抢回来,不要怕,万一她受了委屈,爸妈可以撑腰!给她足够的自信。
怕老师嘛,很多小孩子都这样的,呵呵,不妨邀老师来家里做客,沟通小孩子不敢开口的问题。让老师告诉你家小孩,不懂的要问老师,老师不会批评她的,打消她的顾虑。
日常教育,要给孩子抒发自己想法的机会,哪怕不对了,也要耐心引导,不要生硬地打断她,批评她。
我家孩子胆小,他老师很严厉,一看到老师就吓得什么都忘了,老师以为他不会就打
小孩怕去幼儿园可能有这几个原因:一是因为有的大人会在小朋友不听话的时候,吓他们,再不听话就去把你关到学校去哦,二是,小孩有点胆小,一下子接触那么多的陌生人,肯定是会有恐惧心理的,三,有可能是学校的教师比较严厉,让宝宝有害怕的感觉!平时也多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玩,让他和别的陌生小朋友一起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