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科学实验研究如何联系实际?(如何结合实际上好科学实验课)

科学实验研究如何联系实际?(如何结合实际上好科学实验课)

如何结合实际上好科学实验课

如何结合实际上好科学实验课

如何科学、正确地上实验课,是科学实验课的前提。实验课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怎样获得的,不是照葫芦画瓢就出来的。我认为要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实验导入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的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实验的目的,能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去。

二、注重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的基础。

1、教师做好“准备”实验,有利于作好更充分的教学准备,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

2、有些实验还要求学生配合,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学生实验人多、过程复杂或内容较多时,教师难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对每一小组和学生进行指导,这时必须充分利用责任心强的助手和骨干担任小组长。同时也验证了,实验课的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怎样获得的,不是照葫芦画瓢就出来的。

三、注重实验过程,鼓励创新

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针对不同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研究,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出的教师给予提示。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这对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也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好学生正确填写实验报告,还要为后面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一般的小组都会派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组员进行记录,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整理数据,多次训练后学生就会掌握记录方法。汇报交流可以使实验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汇报交流是实验课上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在这个环节中结论不是从教师的口里说出,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口把它讲出来的,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以及在实验中的一些困惑。这样有争论、有探讨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知识的火花就会得以呈现。

总之,做实验不是教给学生别人科学活动结果的科学事实,而是通过做科学来进行教育;不是试图让他们背诵科学结果的描述,而是让他们了解结果是怎样得到的,也就是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八个环节有着怎样的顺序和联系

认真回顾《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八个环节》这门课,请说一说: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八个环节有着怎样的顺序和联系?你认为其中的哪些环节最重要或最值得研究?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

提交者: 胡同军 提交时间:

《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八个环节》这门课,请说一说: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八个环节有着怎样的顺序和联系?你认为其中的哪些环节最重要或最值得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育新理念。在两年来科学课教学中,我努力探索科学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面说说我对探究式教学的经验。

一、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环节

探究式教学一般情况由七个主要环节组成:

1.科学问题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根据情景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性问题。例如:相机是怎样照相的?植物是怎样呼吸的?

2.对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的猜想或假设。比如《种子的萌发》上课伊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

3.制订计划。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制订出较详细的探究计划,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4.进行实验(或观察、制作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多种途径和形式的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调查、制作等。

5.搜集整理信息。在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观看影视录像、上网等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6.分析、处理信息。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7.表达和交流。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举办辩论会或展览等),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把自己或小组的探究教学成果与别人分享。交流过程中,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成果,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探究学习经验。

探究式教学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选取其中的环节来组织教学,比如我在《花的构造》让学生观察花的特征实验入手开始探究,从观察、分析、统计一朵花有几部分,交流汇报得知花可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一)以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教学的开始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探究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要能提出或发现一个中心问题,并以此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

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动手做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是以观察和实验为教学先导,以观察和实验的操作过程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以观察和实验的结论(或现象)作为知识教学的铺垫,以方法的教学作为科学素养养成的途径。在科学探究课中,几乎每一课都要求学生先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在了解和研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出规律来。这种通过多样、复杂的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教学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教学的内在动机。如《养蚕》这一课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饲养,观察记录,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待于探究的问题,有了问题,探究实践活动也开始在教与学中展开了。

(三)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探究式教学中,应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安排教学过程。如,在探究“食物的营养”时,可让学生根据食物成分表和小学生每天应当摄入的各类营养物质的量,查找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的各种成分,然后分析自己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能保证身体健康等,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

(四)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探究”,重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学习方法的积累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而不是从知识体系出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探究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为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合作式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教学。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探究式教学在重视并改进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很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学生每天的笔记、撰写的报告、绘制的图表、制作的模型等,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某个问题所作出的解释,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及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七)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

小学自然的教学,不应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唯一目的,而应该把能力培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就要求这种课型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表现为在教学内容、活动组织、教学场地、探究形式、作业与练习、教学评价等方面应给师生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存在个性差异的各类学生的科学学习的需要。

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与渗透的新的科学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所了解,并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把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如何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答: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科技教育。广泛收集近年来化学科学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介绍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习。保证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对科技的热情,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效地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学科联系,抓住本学科中那些联结多个学科内容的知识点,挖掘出隐含其中的综合交叉因素,以形成一体化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跨学科的专题综合训练,注重试题考查内容的多样性。

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影响环境的性质和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要求。

4、化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化学具有实用性,它与我们的吃、穿、住、行、用无一不紧密联系,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课内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

5、化学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如参观化肥厂生产流程,纯净水制取等;通过化学讲座,广泛宣传化学方面研究成果的应用;通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兴趣实验或进行实验研究,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生产实践的能力。

6、化学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布置课外学习题目,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利用化学知识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

答: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