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视频

求测加速度的逐差法公式推导过程

这样的问题一般是给出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选取,每五个点为一个记数点,这样的话每个记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Δt=0.1s,一般取七个左右,第一点记为O点,测量出相邻两点之间距离分别为S1、S2、……S6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都相等,可以知道ΔS=at^2,为了减少误差,要取比较远一点的点来计算.由公式可以推导出S4-S1=3ΔS=3at^2 所以a1=(S4-S1)/3t^2 同理a2=(S5-S2)/3t^2 a3=(S6-S3)/3t^2 多次计算的目的是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一般来说3个足够了,然后将求得的三个平均值取平均值得到的就是逐差法计算出的加速度

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视频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a=[(x4+x5+x6)-(x1+x2+x3)]/[t^2]解释:假设纸带上有6段距离用第4、5、6段的和减去1、2、3段的和求得的差来除以【一段距离的时间的平方】 谢谢采纳~~

物理逐差法求加速度

能不能再多补充点细节说明 逐差法求加速度这个公式好用在不用求速度 如果有两段等时长的位移s1和s2且这俩位移间的等时间间隔数为n (等时间 就是时间长度相等 注意这里每一段位移的时间都是相等的 而间隔数n就是s1与s2间的位移段的数目) 那么有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 s1-s2=(n+1)*a*t^2 书上应该就是说当s1与s2相邻的时候(即n=0) 公式是s1-s2=a*t^2 (就是书上最常见的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典型的纸带问题.在一条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点,选取打点较清晰的一段,每隔几点取一个点(通常是4点,当然也可以不用间隔),记为A,B,C,D,E,f(通常是8点,或6点),则每相连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由打点记时器的频率得到,记为T,记AB,BC,CD,DE,EF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现在有两种方法求加速度:(1)由公式(S2-S1)/T^2=a1,依次可求得a2,a3,a4,求出平均加速度a.(2)现在我们有S1,S2…共5段距离,舍掉第3段(如果有奇数段距离,舍掉中间那一段,

关于逐差法求加速度

怎么说好呢!其实逐差法说穿了就是求平均量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就这个,首先要明白了解加速度的概念,是单位时间内变化的速度量. 就是1秒里速度的变化量. 你想想,1.

求高一物理用逐差法算加速度的公式(带解释)

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这样就计算出a1、a2、a3了,然后取平均:a=(a1+a2+a3)/3 就好了,超简单.t一般是0.02,每隔4个点选一个计数点的话是0.1 不用记老师给的公式,死记硬背还不如自己推导两遍管用.再练几个题就忘不了了.

怎么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首先设第一个点为O点 然后后面的点为A B C D E.. 那么第一步先设OA OB OC OD OE 然后用OE-OD OD-OC OC-OB OB-OA 得出一些数据 记做L1 L2 L3 L4 再用L4-L3 L3-L2 L2-L1 这些数据数值很相似 一般取一个平均值 记做S 然后就要看每两个相邻点标记之间有几个点 每两个初始点之间的时间是0.2秒 然后中间有N个点 时间就是N+1 乘以0.2秒 然后时间记做T 利用公式S=a乘以T的平方 得出加速度a 因为中间有2次逐级求差 故称为2次逐差法 此方法可延伸至类平抛运动求加速度 我也是剽窃的,仅做参考.

怎样用逐差法算加速度啊?

逐差法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而在实验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高中阶段逐差法主要就在纸带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这一个问题上使用.对于匀变速运动来说,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是个定值. 设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T内,通过的位移分别用S1,S2,S3……表示,则有 S1=V0T+1/2aT^2 S2=V0*2T+1/2a(2T)^2-S1 ΔS=S2-S1=aT^2 同理,也有 ΔS=Sm-Sn=(m-n)aT^2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逐差法的基本原理

逐差法怎么求加速度?

有一段纸带,我们在纸带上每隔5个点做一个标记,共得到8段线段,分别记为:x1x2. (式中的T=0.02s*5=0.1s) 我们可以利用上式中的一个差值来计算出加速度,但是这.

高中物理逐差法求加速度

其实就是DS=at^2 wenku.baidu/view/eaa255d1b14e852458fb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