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北京中考考吗?(中考语文最有可能考那几篇古文2018)
中考语文最有可能考那几篇古文2018
2009年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篇目序号 册数 课目 课文 作者 1 七上 5 童趣 2 七上 10 《论语》十则 孔子 课标篇目 3 七上 25 咏雪 4 七上 25 陈太丘与友期 5 七下 5 伤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夸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课标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铭 刘禹锡 课标篇目 10 八上 22 爱莲说 周敦颐 课标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峡 郦道元 课标篇目 12 八上 27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北京中考考哪些文言文
我干脆把考试说明给你吧
录二 文言文阅读篇目
1.《叔向贺贫》
《国语》
2.《曹刿论战》 《左传》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鱼我所欲也》 《孟子》
5.《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6.《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7.《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8.《陈涉世家》 司马迁
9.《出师表》
诸葛亮
10.《桃花源记》 陶渊明
11.《三峡》
郦道元
12.《与朱元思书》 吴 均
13.《陋室铭》
刘禹锡
14.《师说》
韩 愈
15.《小石潭记》 柳宗元
16.《捕蛇者说》 柳宗元
17.《活板》 沈 括
18.《醉翁亭记》 欧阳修
19.《岳阳楼记》 范仲淹
20.《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21.《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22.《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23.《核舟记》 魏学洢
24.《口技》 林嗣环
咏雪为什么一开始不出考题
1、这通过背景可以看出来。
当时的贵族很讲究家传教育。而家传教育先是教育经国大事的。这个问题是因景生情,一时兴起。
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2、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中考会考那几篇古文
1 七上 5 童趣
2 七上 10 《论语》十则 孔子
3 七上 25 咏雪
4 七上 25 陈太丘与友期
5 七下 5 伤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夸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9 八上 22 陋室铭 刘禹锡
10 八上 22 爱莲说 周敦颐
11 八上 26 三峡 郦道元
12 八上 27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3 八下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14 八下 23 *马说 韩愈
15 八下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6 八下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17 八下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8 八下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9 九上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0 九上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21 九上 24 *出师表 诸葛亮
22 九下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3 九下 19 鱼我所欲也 《孟子》
24 九下 21 曹刿论战 《左传》
25 九下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6 九下 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7 九下 17 公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