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有生之年不闻其名不见其人勿念什么意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这句话什么意思)

有生之年不闻其名不见其人勿念什么意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这句话什么意思)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让别人听不到自己说的话不如自己保持沉默不说一句话,想要让别人不知道自己的事情不如干脆不去做。出自汉枚乘的《上书谏吴王》。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教育他人要时时刻刻保持谨言慎行的习惯,一旦自己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就很容易给他人留下把柄。也常用来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起联用。

扩展资料: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现在有一个俗语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意思是要想别人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教导人们应该谨慎小心的做人做事,若不注意就容易酿成祸端。这句俗语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教子、教学生、教人犯等等,用得很多。说服力强,语词精练。

每个人都有可望可念不可及的人,别惦念那个不属于你的那个人什么意思?

就是要认清现实,不要做无谓的努力,去追求一个永远都追求不到的人。因为那是一个永远都实现不了的事实,那个人永远都不属于你!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出自哪里

原文: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文:孔子说:商人喜欢和说自己好话的人相处,身在高位的人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如果不了解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这个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这个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了解这里的土地就看看在这土地上生长的草木。所以说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放满臭咸鱼的仓库,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朱砂所蕴涵的一定是红色,墨漆所蕴藏的也一定是黑色,所以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卷四)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什么意思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意思是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一、原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二、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繁盛带着点点露水。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依靠几棵古松,派遣万端愁思。

扩展资料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即诗题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盖是时所作。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访戴天山道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