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是我们zlijw所做的任何修改?juruf涡桨发动机
“两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是病句吗?
一、“两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是病句。
分析:这是属于有歧义的病句类型。可以理解成“有两个不同学校的校长”或是“有两个同一学校的校长”,表意不明。
应改为:两个在同一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或是:两个不同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二、病句简介:
1、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2、常见的病句种类有: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修改病句
这句话是病句,其中,“就有人陆续交卷了”语序不当,正确的句子应该改为: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就陆续有人交卷了。
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可分为SOV、SVO、VSO、VOS、OSV和OVS共六种类型。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病句的修改: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的翻译
意思是:微臣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
出自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周纪一》。
节选原文: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接着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微臣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很高兴,派遣翟璜去宣召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