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职业

读了三个和尚如何用到工作上 三个和尚读后感怎么写

读了三个和尚如何用到工作上三个和尚读后感怎么写

三个和尚的故事与管理启示

话说有一个寺庙,三个和尚挑水喝,结果他们各自觉得分配不公,都不想去挑水。然后就请寺院的方丈来处理此事,结果方丈请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监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来了之后便对管理上进行调整,招聘了一批和尚做管理层,对寺院进行管理上的工作。监院则认为是人才没有充分利用的问题,寺院的文化放面没有建设好,于是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并且做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

结果出来了,和尚们拼命的挑水结果水还是不够。并且寺院的很多和尚也参加了挑水工作,导致寺院没人念经,烧香的客户减少,寺院的香火钱也就减少,这也意味着寺院的财政收入下滑,影响到寺院的发展问题。

这时,寺院的高层开始紧张起来,于是对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召开几次大会议。最后得出了结果,并是增设部门,增设岗位,对环节进行监督。

进过一番调整后,结果有了一些好转。但是没过一段日子,寺院又出现新的问题。前台念经的和尚抱怨没水喝,后台挑水的和尚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

于是三个就去汇报给上级,要求增加挑水人手,经过层层得审批后,终于下批了一部分人过来。但是,这些过来的和尚是来协调指挥的,对他们进行指导性工作。结果可想而知,三个和尚再次申报,申请为挑水的负责人。

最后总司组织部的评估的结果是,专业有余,管理能力不足,一番鼓励和劝解之后维持现状。

扩展资料

三个和尚故事的启示

1、小企业都有大企业梦,但不能犯大企业病。

2、为追求扩张而盲目增加部门、架构和人员,只会加重负担降低运行效率。

3、组织变革不是丰富直线职能制,而是做矩阵式的组织,实现一专多能。

4、企业变革只要是为了员工好,不仅是未来好而且现在也会好,才能得到员工拥护

工作上怎样处理 “三个和尚没水喝”问题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呢,也许对你有些启发:

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可以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了新的庙规,引进了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针对“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用管理学的角度说明

原因分析:

1.职责不明确,一事不能二主

2.激励不到位

3.监督缺席

解决方案:

1.合理安排工作,明确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指标。例如,上午A和尚挑水、下午B和尚挑水、晚上轮到C和尚挑水;或者,规定每人每天的挑水任务。或者,编排滚动日程表。

2.要严明奖惩制度,多挑多得,少挑少得,不挑重罚。

3.安排人员监督,或者专人监督,或者轮流监督。

三个和尚挑水喝的管理学原理有哪些?

有人从三个尚担水吃的故事里得到了人生的启示,也有得到兄弟兄妹间、家庭朋友间合作的启示,我今天要说的是: 从三个和尚的故事看人力资源管理 三个和尚的故事,流传已久,世人皆知。但隐藏其中的管理哲理,又有谁能说透。大家都知道: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重温这个故事,仔细品味,原来三个和尚不仅仅是没水喝这么简单,而是而是通过挑水向后人唱了一台戏,戏说了一把人力资源管理。 故事反映了一个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达到企业预期的战略目标,基于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制定的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计划,人力资源规划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所需人力进行科学的预测,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结构和数量。三个和尚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进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不科学的原因导致的。也就是说事前没对“挑水”这个岗位到底需要多少和尚进行准确的预测,没有考虑到人员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而是按照1+1=2的逻辑配 置人力,以为人多就是好事,所以才出现了这种规模不经济,低效率的事情。 人力资源配置还要与企业规模,组织资源等相一致,否则也不会产生高效率的。故事里“组织资源”只有一条挑水的担子,而“人力资源”却有三个和尚,人力资源超出了实际的需要,不能和组织资源和谐一致,即使和尚们争着去挑水,也不会产生高效率的。 和尚挑水也是人员配备的不科学,因人设岗,专门为和尚设了挑水的岗位,有了和尚就在该岗位使用,而没有考虑和尚还会扫地,还会做饭等,因人设岗,导致冗员越来越多,且效率越来越低,不但团队的效率还不如个人的效率,而且影响到个人的积极,导致大家都没有水喝。 故事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的问题。 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岗位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指导,它通常对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权力与利益,工作关系与责任等加以说明,以便该岗位的人员积极自主的开展工作。而在三个和尚的故事中,就没有对挑水这个岗位进行说明,没有明确三个和尚的分工,职责,权力和利益等,没有说明今天大和尚挑水,二和尚来监督,喝不上水大和尚负责,明天二和尚挑水,小和尚来考核,喝不上水二和尚负责,后天小和尚挑水,大和尚来指导,喝不上水小和尚负责。因为只有一条挑子,可以通过分期、分批、分工、分环节挑水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嘛,故事没有通过岗位说明将挑水这一工作分解成一定的环节,没有让三个和尚在不同的环节各负其责,而大小和尚齐挑水,不分先后,不分主次一起挑水一齐负责,因为没有明确责权利,大家都有责任又大家都不负责任,既然都不负责,三个和尚没水喝也就不足为奇了。 故事反映了一个激励与报酬制度的问题。一个合理的薪酬制度,分配时需要在资力与学历、年资与职级上实现绝对公平,在能力、贡献、绩效上强调多劳多得,按绩效高低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实现相对的公平。这样就可以激发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故事里的三个和尚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报酬分配体系,没有按劳分配或按贡献大小分配,不是多挑多喝,而是搞平均主义,分配时既不考虑资格的先来后到,又不按能力和绩效分配,导致挑了水吃了亏的和尚不再挑水,没挑水的也不去挑水,大家都没有挑水的积极性,那又哪来水喝呢?一个挑水大家都来喝,对主动挑水及挑水多的和尚没有奖励,对不挑水坐喝水空的和尚没有惩罚,没有挑水的积极性,哪来人去挑水,哪来的水喝呢? 故事反映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提供一个上升的通路,可以为企业建设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使各类人才在企业中流动,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 故事里本来大和尚已经熟悉挑水的技巧了,懂得提高挑水效率的规律了,可以发展发展其它方面的能力了,可是庙里还是让他挑水,等二和尚补充上来的时候,没有给大和尚轮岗或晋升的机会,或让他去扫地呀,或是去图书馆(藏经阁)的当一下护法呀,所以就导致了两个和尚抬水喝的情况,当小和尚来的时候,还是没有给另外两个和尚规划规划,没让大和尚去做饭或当住持方丈,也没有让二和尚去扫地或去藏经阁,还是大小和尚齐挑水,挑水已没有乐趣,谁还愿意挑呢。 故事反映了一个绩效考核的问题 没有绩效考核就没有不挑水的压力,不按绩效分配,也就没了不挑水的后顾之忧,不进行绩效评价,也不会有末位淘汰。故事里没有给和尚设定挑水目标,没有制定挑水效率与数量的KPI考核指标,没有对一个和尚应该挑多少水,发挥潜能可以挑多少水进行规定,更没有对和尚去不去挑水(出工的问题),去挑一趟水用多长时间(出力的问题),一天下来挑多少水(出活的问题)进行评价和考核,不对挑水多的和尚进行奖励或提升,也不对挑水少的和尚进行末位淘汰。挑不挑一个样,挑多挑少一个样,精明的和尚谁还会去挑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