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政策法规

三十六计借刀杀人原文 36计第3计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的原文与译文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注释】 ①. 【浅解】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

三十六计借刀杀人原文 36计第3计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借刀杀人详细【原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 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 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 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齐,怕师出 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 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

详解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

借别人的力量去杀人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故事情节

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结果 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骨子里是疏远的,把名单埋于坛下,并答应把江南地方分 给孙权.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麦城春秋时期.还有,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 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关 羽得意,孙权肯定不愿意.可以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 赤壁大破曹兵,对天盟誓.郐国国君 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想迁都避开关羽 的威胁.司马懿和蒋济力劝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襄阳,曹操惊慌,把郐国的土 地送给他们.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二计借刀杀人讲解

古兵法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原文今译」 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诱使盟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付出代 价,这是根据《损》卦推演出来的呀. 「出处原文」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出处今译」 敌方已经显露,而另一种势力又在发展,将要有所行动;就应该借这股力量去摧毁 敌人.

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有什么故事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当,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 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

借刀杀人是出自哪个典故

出自于明朝·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有那么一句——“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中借刀杀人的典故是什么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春秋时期,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把郐国的土地送给他们.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郐国国君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结果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

三十六计中的第03计 "借刀杀人"的由来?

三十六计之3: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计 〔计名由来〕 本计内容在春秋战国的史书中多次可见,而“借刀杀人”一语,则见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这所谓借刀杀人,又显得.

三十六计里借刀杀人的故事20到30字数限制

借用盟友的力量,使计让盟友除掉敌对方而不损耗自身的力量.同时盟友和敌对方都受到了损失,我方反而得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