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交够年限了,但是在全国各地累计交够的,怎么办理退休?
- 现在个人养老保险是不是全国各地累积交15年以上就能拿养老保险了?
- 两地同时在交养老保险,到退休时回到户口所在地,在异地所交的该怎么办
- 社保在几个城市交了一段时间,该怎样整合?
- 退休后一次性补缴医保,划算吗?
现在个人养老保险是不是全国各地累积交15年以上就能拿养老保险了?
1、养老保险每人只能缴纳一份,如果中间有调动工作,本人的社会保险关系也要办理转移手续,对个人账户进行整合,以便到达法定年龄后办理退休手续。
2、现在又很多人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累计缴满15年就不用继续缴费了。首先,在一家单位参加工作签订了劳动合同后,按照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另外对于本人来说,累计缴满15年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能够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一个下限条件,本人的养老金水平是由历年缴费基数的多少和缴费年限的长短来决定的,简单说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累计年限越长,退休后养老金越高。
3、目前,各地缴纳的养老保险是不会自动结转到最新地方的账户中,需要到所在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
两地同时在交养老保险,到退休时回到户口所在地,在异地所交的该怎么办
方法如下: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缴费年限,除另有特殊规定外,均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扩展资料:
由于各地政策或建立个人账户时间不一致,参保人员在跨省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时,转出地无法按月提供1998年1月1日之前缴费信息或者提供的1998年1月1日之前缴费信息无法在转入地计发待遇的,转入地应根据转出地提供的缴费时间记录,结合档案记载将相应年度计为视同缴费年限。
跨省流动就业人员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时,对于符合国家规定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超过3年(含)的,转出地应向转入地提供人民法院、审计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行政部门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证明一次性缴费期间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应文书。
参考资料来源:人社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
社保在几个城市交了一段时间,该怎样整合?
1、目前政策,社保异地(跨省、跨地区)转移,仅养老保险可向户口地转,而且只转个人账户金额,公司交的不能转,同时还需要是城镇户口。
2、必须按规定办理转移手续后,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才能累计算。等以后新社保政策出台了,转移会更容易的。
退休后一次性补缴医保,划算吗?
答案并不是简单的划算或是不划算,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一样,只能说适不适合,最终的答案因人而异,且听保叔给你细细道来。
一、一次性补缴医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第七条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缴费年限按照各地规定执行。
根据上述规定,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医保缴费年限未达到当地医保规定年限(大部分地区男25年、女20年)的,是可以选择一次性补缴至满足规定年限,之后再办理医保退休,享受医保的退休待遇。
二、延迟逐月缴纳医保
一次性补缴,如果就差一两年的,补缴的金额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差的年数多的,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退休老人,可是不小的经济压力。如果当地医保政策允许可继续延迟按月缴纳的,保叔建议继续延长缴纳,可以继续享受在职职工的医保待遇。
三、 城乡居民医保
如果实在无力一次性补缴或按月延迟缴费的,也不能什么都不保,可以选择参保城乡居民医保,一年个人缴纳280元(各地根据当地情况可适当提高),就可以享受城乡居民医保的待遇。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可达70%。交的少,保的待遇水平还不低。
四、一次性补缴和延迟逐月缴纳医保,哪个好?
一次性补缴会比延迟逐月缴纳医保好一些,原因如下:
1、费用低
职工医保的缴费基数与当地的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有关。而平均工资基本上每年都在上涨。一次性补缴,是按申报医保退休时的缴费基数,而延迟逐月缴纳的,缴费基数每年都随着平均工资的上涨而提高,缴费基数提高,参保人员所要缴纳的保费金额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