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政策法规

为什么有些杀人犯会重返杀人现场?这是什么犯罪心理? 犯罪现场杀人犯是谁

为什么有些杀人犯会重返杀人现场?这是什么犯罪心理?犯罪现场杀人犯是谁

罪犯为什么会回到犯罪现场

作案的时候不管是不是事先准备好的都处在神经高度紧张中,事后心情平稳了就担心那个时候有没有疏漏,直到被发现都处在疑虑中,要求证是不是暴露,而最有证明力的就是犯罪现场。

81%以上的凶手会在案发后重返现场享受自己的作品带来的快感。 这个说法对不对。

犯罪人通常都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潜意识里觉得犯罪现场不安全,但是作案后回到犯罪现场的犯罪人也是有的,只不过比较罕见。

碎尸案凶手和食人魔的犯罪心理一般是什么?

具体你说的情况我并没有看过,但是根据你的说法“南京119碎尸案   尸体被分成2000多块   而且刀工整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人可能有着变态的心理,如果这个人不止犯案一次,且每次都是这样分尸2000,或者对2000有特殊意义,那么他可能是有强迫型人格障碍,不杀人不行,不分尸2000块心理就过不去

食人魔呢,可能就是恋尸癖患者,当然答案不一,有的人杀人然后吃人是精神病,还有就是恨之入骨不得不食其肉,拆其骨,.......具体问题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以上两种,如果犯案不止一次,还有可能的就是人格障碍,或者有精神病之类的人。这些都不属于正常犯案范围的,极有可能的也就是严重心理问题等。

罪犯在犯罪时,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1、犯罪行为一方面是一种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且必定要受到惩罚的行为,但另一方面,通过犯罪行为的实施又将满足犯罪人的各种非法欲望和变态心理。因此,犯罪行为人在进行犯罪行为过程中,心情不可能完全平静、坦然,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兴奋、紧张、恐惧等各种各样的犯罪心理,尤其是情绪上的变化是很大的。

2、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又因其犯罪经历和犯罪形式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初犯的紧张、恐惧较为明显,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于心情格外紧张,害怕被人发现、被人抓住,对能否实现犯罪目的没有把握,所以注意力过于集中,注意范围狭窄,在犯罪现场容易留下作案痕迹;而累犯、惯犯的紧张、恐惧表现就不那么明显,由于多次作案,对犯罪结果的预计比初犯更有把握,且具有一定的反侦查手段,作案时不慌不忙,遇到意外收获时的得意忘形、作案中的沉着冷静等都与初犯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大案要案均系累犯或惯犯所为,由于作案人目无法纪,无所顾忌,因此作案时更显心狠手辣、冷酷残暴,毫无怜悯、同情之心,紧张、恐惧也抛至脑后,更显得冷漠、麻木。如果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遇到被害人反抗、犯罪同伙退缩时,就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变得凶狠残暴、伤人毁物,甚至因此而杀人。

3、犯罪人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时,伴随着紧张、恐惧还会产生一种异常兴奋感,但随着犯罪的进行逐渐平静下来,思考怎样逃避侦查,销毁罪证。在某种情境的刺激下,犯罪人也可能沉静下来,恢复正常的理智和情感,中止犯罪。如杀人犯在杀人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产生同情,将其送进医院,本人去自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