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过下列哪些法律来保障各种资源不被破坏或浪费?((18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 (18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国颁布了哪些法律
-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以下什么自然资源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
(18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差异: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2分)
影响:经济角度: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
政治角度: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材料二的观点强调人的独立判断,有利于催生民主政治(4分,任何一个角度切入,只要表述合理都酌情可给分)
(2)关于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市场的初步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关于蒸汽机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分)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2分)
(4)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环保意识增强;全球化推动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知识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是儒家思想家荀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二是希腊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分析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不同反映在,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这两则思想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分别是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
(2)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主要观点:关于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和关于蒸汽机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结合各自的观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从材料“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中可以归纳出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国颁布了哪些法律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噪声法》《海洋污染防治法》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以下什么自然资源
宪法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
(1)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②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压力,⑤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资源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国家——①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保意识;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⑤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保护环境提供法律保障;⑦注重科技创新,为保护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公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等。
本题考查时政热点“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重要性,从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出发,国家、个人如何保护。第(1)问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义回答即可;第(2)问从资源形势、环境形势两方面回答。第(3)问较灵活,答案不唯一,只要是符合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做法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