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民法典如何是骚扰前妻的行为?(民法典拟针对性骚扰作出什么规定?)
民法典拟针对性骚扰作出什么规定?
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人 格 权编以民法典一个分编的形式亮相。人格权编草案确定了人 格 权的一般规则,规定了生 命 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同时,针对实践中反映较多的问题,还对法定救助义务、禁止性 骚 扰等问题做了规定。
对于禁止性骚扰问题,草案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行动或者利用从属关系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可以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用人单位应当在工作场所采取合理的预防、投诉、处置等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行为。
为了平衡保护个人权益和发挥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作用之间的关系,草案还规定,行为人为维护公序良俗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歪曲事实、捏造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事实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或者包含过度贬损他人名誉内容的除外。
人格权编草案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基础上,对各种具体人格权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为人格权保护奠定和提供了充分的民事请求权法律基础。
2021年的新民法典到欠债人的怎么处冶?
这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债务人承担还款责任,还能有什么“处置”(不是“处冶”,错别字。)
比如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这些都没什么变化。
2021年新的婚姻法离婚规定?
现行《婚姻法》将正式废除,《民法典·婚姻篇》正式生效,时间已经不足半年。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下“新婚姻法律制度”对于离婚有了哪些新规定,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改变:
一、增设30天离婚冷静期
根据现行《婚姻法》,夫妻双方只要带好以下材料:符合要求的离婚协议、双方照片、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当场就可以办理离婚。
2021年开始,增加了30天离婚冷静期:双方递交离婚登记申请后,需要等待30日。如果在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都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同时,离婚冷静期结束后,双方需要在30日内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证,如果错过时间,就认定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二、《离婚协议》应写清楚“夫妻债务如何处理”事项
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婚姻登记机关就可以发放离婚证。
但是《民法典》明确规定:夫妻双方除了对子女抚养、财产协商一致外,还必须对“债务处理”协商一致,才发放离婚证。
也就是2021年开始,《离婚协议》中必须写清楚“夫妻债务如何处理”,否则《离婚协议》将视为协议不完善,要打回重做。
三、增加离婚法定条件:“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
现行《婚姻法》中离婚的法定条件主要有五项:(简单说,就是去法院诉讼离婚,法院一定会判离的情形)
1.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5.一方被宣告失踪
《民法典》在前述五项离婚法定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离婚法定条件:“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增加该项离婚事由,离婚难度似乎降低了,实际上是增加了难度,为何如此说?
因为《民事诉讼法》124条规定:“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根据以前的司法惯例,基本上判决不准离婚后,6个月再次起诉离婚,法院基本会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会判决离婚的。
但是《民法典》这次的重大修订,可以预见:未来判决不准离婚后,原告6个月再次起诉离婚,法院判决很大几率会判决不准离婚。
只有在判决不准离婚之日起1年后,且能证明已经分居,才有可能拿到支持离婚的判决。
四、增加明确婚姻关系解除的时间点
《民法典》增加明确了婚姻关系解除的时间点:离婚登记之日、离婚判决书生效之日、或者离婚调解书生效之日。
新民法典2021年新规喊客怎么处理?
这不是民法典的规定范围,这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范围。
按你说的意思,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情节较轻”的情形,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各有范围,不能出来一个《民法典》,就什么都往上扣。杀人放火刑事犯罪也往民法典上扣吗?什么叫“民法”?!这不难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