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缓刑条件都适用但是法官还是判实刑呢? 判缓刑主要看法官吗
为什么缓刑条件都适用但是法官还是判实刑呢?
如果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就应当判缓刑。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为啥检察院建议使用缓刑,但是法院最后执行了实刑
检察院建议缓刑,法院最后判决实刑,是很正常的,因为检察院毕竟只是建议,检察院与法院的意见不可能完全一致。
为什么法院会对检察院起诉的被告人判决无罪,是同样的道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量刑建议并说明理由,量刑建议一般应当具有一定的幅度。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量刑提出意见并说明理由。
法官判缓刑和实刑的区别是什么我是取保候审的
缓刑和实刑的区别:
一、概念不一样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刑期法院判决宣告的剥夺自由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应予执行的期间,简单理解就是需要实际在监狱里面服刑的叫做实刑。
二、范围不一样
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注: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是收监,注意区分。
实刑使用所有刑事犯罪。如判处某罪犯有期徒刑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这五年、一年就是刑期。刑期的长短,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确定。
三、执行的地方不一样
实刑一把都在监狱执行或者看守所。
缓刑是在监狱外执行。
扩展资料:
缓刑的酌定因素
1、是否足额及时缴纳了罚金;
2、住所地县级司法局是否出具缓刑调查评估报告;
3、常见犯罪,缓刑的一些“潜规则”
(1)故意伤害案件,被害人是否谅解同意适用缓刑;交通肇事罪,责任比例大小、是否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是否积极主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犯罪的时空和周围环境;
(2)危险驾驶罪,俗称醉驾,主要的考量因素是地域以及血液中的酒精度,在南京等一线城市,酒精含量大于(等于)每100毫升血液中200毫克标准的,适用缓刑的概率几乎为零;
(3)盗窃罪,是否属于首犯、偶犯、临时起意以及金额大小,对适用缓刑影响甚大。
每一个刑事案件的情节等不尽相同,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但是一个共同的建议是,良好的认罪悔罪态度,争取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情节,促进被害人谅解等酌定从轻情节,与办案机关做好沟通工作,与司法局提前确认评估事宜。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刑期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缓刑
法院判实刑和缓刑有何区别
一般来说就是需要实际在监狱里面服刑的叫做实刑。比如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就需要被羁押3年。
实刑和缓刑是民间俗称。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