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国电影《摩加迪沙》? 韩国电影撤离摩加迪沙
如何评价韩国的电影
1、惊与喜。即使是质量不高的,至少也能让你没那么容易猜到结局。比如《走到尽头》、《不可饶恕》。
2、真实与感动。就如讲故事一般,讲述者平静,听着心中却波澜四起。如《孝子洞的理发师》(韩版《活着》)、《辩护人》、《熔炉》、《实尾岛》、《共同警备区》、《26年》等。
3、崇敬与震撼。人民捍卫权利与自由的坚定,敢于挑战与质疑权威的勇气。《举报者》、《一对一》、《辩护人》、《危险的传言》等。
4、压抑中的冲击,引发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如《真相》、《弓》、《欲望的慌容》、《莫比乌斯》、《空房间》。
5、即使是那些有点逗、感觉很假很夸张的剧情,依然不会让人感到不适。如《隐秘而伟大》、《我是杀人犯》、《走到尽头》等。
6、暴力、复仇题材带给观众的冲击与快感。东亚中日韩都是文化病态严重的,日本变了态,中国掖着藏,只有韩国相对客观真实地表达出来了这种由于长期受迫而郁积心中的压抑。暴力是面对压迫最直接的反抗,复仇也是情理之中。如《六月日记》、《两个心脏》、《亲切的金子》等。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
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电影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后,韩国电影开启了辉煌。政策、人才、资本力量以及特有的民族性格,都是电影起飞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十年,韩国电影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力量,每年都会有较好又卖座的电影上映。韩国电影充分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类型片的手法,同时注入了很强的民族性。爱情,动作,悬疑等类型玩的越来越纯属,尤其是犯罪类型的电影,等是我的最爱,审查制度的废止,让题材的禁区越来越少。
是国内电影人水平不够吗?我觉得不见得。辛苦拍的电影,结果不让上映?你干吗?很多电影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人家的立意比咱们好,很多题材中国不敢拍!
我们的电影往往在处理人物性格变化上太生硬,拿最近的《盗墓笔记》来说,结尾那个十恶不赦的大boss,被鹿晗三言两语就说服成乖乖小绵羊,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粗糙!
R高地的影片评价
一向以来 , 韩国的恐怖电影均以女性为主导者居多。以男性作为主导的恐怖片可谓 绝无梗有。然而导演孔水昌则尝试打破这个格局,在新片《R-Point》中改以男性恐怖作为题材。
电影以越战时代为背景,由韩国军方派出一组搜索队,到被喻为死亡之地的R-Point 搜寻失踪士兵,可是在过程中却遇到比想像更恐怖的情况。在布局上,其实算是不错,能灵 活运用男性的阳刚味与心理影响的搭配。
电影在营造恐怖气氛方面,手法并不算是新鲜,黑白影像配合各种声效等等其实已经 见怪不怪。不过在丛林的情景则算有点新意。颜色运用方面则以淡色为主,来显示其荒芜感 觉。电影亦仿效不少恐怖片以层递方式,把R-Point的秘密逐步揭示出来。不过过程又不算 特别,至于部份线索更是可有可无。
在演员表现方面,电影以群戏为主,主线则落在上尉KAM Woo-sung身上。不过由于角色算是分散,并不看到有任何一位演员较为突出。而电影需要众人以心理变化而显示其 恐怖感,这方面算是成功的。
总的来说,《R-Point》算是能够突破了韩国恐怖片纯以女性作主导的局限,众演员的 表现亦算是合拍。虽然在手法上电影其实跟传统的恐怖电影差不多,可是因为较新的题材, 却为观众带来不少惊喜及新鲜感,可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全片色彩阴冷.没有太多的女性角色.没有太多的战争场面.但是,全片结构很紧凑.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是在一般我们印象中拖沓的韩国电影不一样.人物也比较少,但是通过眼色.动作,个性塑造的很鲜明.就是一群没有太多文化的韩国底层士兵.但是,在指挥官这个角色上,又是全片的一个亮点.他语言很少,也很有想法.冷静是通过最后一夜的相互对话展现的最鲜明.作为一部战争惊悚片.首先,电影把惊悚悬疑运用的很到位,全片110分钟.即使你看到 90分钟都不可能猜到结局.导演很了解观众的想法,始终通过层层悬疑把观众抓住.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把真相告诉观众,让你自己去体会.一般的惊悚片,只是把故事,情节设置悬疑.让你去猜.但是,战争惊悚片不光可以在故事,情节上设置,也可以在战争上做文章.特定的背景,特定的环境都可以让导演有很大发挥的余地.设想一下.普通人在恐惧,紧张气氛下的确会有非理性的举动,但是在战争环境就不一样.战争中的士兵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连他们都在恐惧面前出现了不正常的行为.那么可见这种恐惧有多大的能量.从一个侧面增加了悬疑的效果.
这部影片在韩国战争片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效应。
怎样评价韩国导演金基德
金基德,一个用画面说话的导演,一个永远关注边缘人的艺术家,每一部作品带有金基德独特的个人魅力[37] (1905电影网评)。
金基德电影的整体水平很高,题材也相当丰富,其中形式感最强、最圆满的是《春夏秋冬又一春》,最写实的是《海岸线》,最有冲击力的是《收件人不明》,最集中笔墨写男性的是《坏小子》,最集中笔墨写女性的是《漂流欲室》[38] (凤凰网评)。
金基德的电影以思想的悠远深邃而闻名世界,他的电影,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审视生活、反思人类的本性、关注人文情怀,金基德导演便是一个立足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且致力于阐释生活的导演,在影坛中坚守着自我,默默地探索着[33] (人民网评)。
金基德的风格,就是美丽然而冰冷的噩梦,唯美的镜头里透着生命的残忍,他的电影令人悲伤。金基德的电影,画面美、意境美,人物美——美到如同水墨画,还带着湿漉漉的气息;金基德的电影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国际电影,因为他完全摆脱了语言的束缚,他的电影所体现的情爱、暴力、禅定虽都剑走偏锋,却是人性所共通。“边缘是我们社会中的一面,在边缘生活的人总是比较隐蔽,这些生存在艰苦困境中的人也是非常美丽的[17] (搜狐娱乐评)。
金基德的作品从主题到素材及表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金式风格,题材十分大胆,其中《坏小子》,《漂流欲室》以妓女为题材,《野兽之都》以社会底层的艺术家为题,《撒玛利亚女孩》讲的是少女援助交际,《收件人不祥》反映那个时代韩国和美国微妙的关系,《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和尚为题,《空房间》则是堂而入室者与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爱情故事。这些题材都在揭开社会血淋淋的伤疤,揭示人的本性,诠释边缘人群的灰色人生,他的电影就象一枚炸弹,给人以思想上的无限的冲击[39] (光明网评)。
金基德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暴力美学,酷爱以极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剧。二是隐喻形式,决不回避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探讨,但大多以隐喻的形式出现,其影片中遍布着各种充满暗示的符号,比如鱼、岛、少女往往具有极强的形式感。三是关注女性,女性在金基德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往往是剧情的关键,矛盾的核心。四是人性刻画,金基德电影虽然以韩国人为刻画对象,但大多直指人性深处,具有整个人类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