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西游记前十回都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西游记第二回写作特点

西游记前十回都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西游记第二回写作特点

西游记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

(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艺术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前十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游记》前十回的主要内容:

1. 第一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2. 第二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3. 第三回,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4. 第四回,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5. 第五回,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6. 第六回,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7. 第七回,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8. 第八回,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9. 第九回,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10. 第十回,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1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12.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3.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个奇特的神话事件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是吴承恩在50岁左右,也就是1550年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全部创作。 因此,大致可以推断出,《西游记》是他在1550至1582年,这32年之间创作的。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西游记》前十回的故事梗概,200字以内。

1、大闹天宫: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2、祸起观音院(大闹黑风山):

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  火烧禅院。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 后请观音菩萨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3、计收猪八戒:

唐僧悟空来到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

4、大战流沙河: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5、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两位道童奉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八戒怂恿悟空偷果,遭到二道童怒骂。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观音医活果树,二人结为兄弟。

6、三打白骨精:

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妖怪,唐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

7、大战红孩儿:

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

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8、趣经女儿国:

师徒途径女儿国,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怀胎。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西梁女儿国王倾慕唐僧,唐僧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隐藏宫中的琵琶妖女,乘机把他摄入琵琶洞,悟空与八戒与妖女酣斗被刺伤。后经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

9、真假美猴王:

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恶战,真假难辩。如来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观音送悟空回唐僧处。

10、三调芭蕉扇:

火焰山挡路,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悟空得到定风丹二借宝扇,不料却是假扇,愈扇火愈大。

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三借得宝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骗,又拿走了扇子。悟空与天将恶战牛魔王,收服牛魔王。悟空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扩展资料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在吴承恩的百回本中,大闹天宫的结局虽然是悲剧性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却创造得富有无限的生气。相形之下,天宫统治者色厉内荏,可笑可憎。他们对孙悟空使用了各式各样的阴谋诡计。

孙悟空被镇压在五行山下,读者一点也不觉得他“罪有应得”,相反地,对他十分同情,为之慨叹。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所表现的反抗思想是当时的进步思想。

它使得这七回成为《西游记》的一个精华部分,给全书增加了不少的光辉。七回以后,写如来说法、观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太宗入冥,这都是取经故事的前奏,它们主要是起情节上的组织作用,本身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

从第十三回起才正式开始西天取经的故事,它是全书的主体,作者一共花了八十七回的浩大篇幅。它在故事上和前七回的连接是描写孙悟空被征服后的遭遇。他皈依了佛法,保唐僧取经,依旧以顽强勇敢的姿态出现,机警地应付路上的一切事变。

它和前七回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转人了另一个故事,所描写的是取经者和阻挠取经者之间的斗争,唐僧师徒四众和各式各样的妖魔之间的斗争。取经在这里被当作一项了不起的事业,主人公为它经历千辛万苦,进行始终不懈的斗争,才达到了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