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壬水中的7月是农历7月还是公历7月? 七月是什么月地支
七月又叫什么月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二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冬 飞阴月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
《诗经·豳风》中的《七月》一文,周历“七月”指的是夏历几月?阳历(公历)又几月?
我国古代有夏历、商历、周历之分。在汉代实行太初历以后,历法才基本固定下来。夏、商、周三历的主要区别,在岁首的不同,又叫“三正”。1、周历以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2、殷历以建丑之月,也就是冬至所在月的后一个月(即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3、夏历以建寅之月,也就是冬至所在月的后第二个月(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但周朝是周历、夏历同时使用的。所以,《诗经》中出现了两种历法并存的现象。其实,夏历也就是现在的农历baike.baidu/view/125449.htm
下表是三历季节与月份的对应: www.hbmzwh/Html/wxbk/000843818_4.html
月建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周历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季节 春 春 春 夏 夏 夏 秋 秋 秋 冬 冬 冬
殷历 十二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季节 冬 春 春 春 夏 夏 夏 秋 秋 秋 冬 冬
夏历 十一 十二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季节 冬 冬 春 春 春 夏 夏 夏 秋 秋 秋 冬
《诗经》要看具体诗篇,如《小雅•四月》用夏历,《豳风•七月》是周历和夏月并用。
《诗经•豳风》中的《七月》一文中的“七月流火”之“七月”是指夏历的七月(相当于公历八月),“一之日”其实是“一月的日子”中的“一月”是指周历的一月,也就相当于夏历的冬月,即十一月。“二之日”、“三之日”可依此类推。在诗中,两种历法的表述是有区别的。
《诗经•小雅》中还有《六月》一篇,资料写“六月”为周历,夏历则为四月是对的。因为从该篇的意思上理解,说的是盛夏六月,按照上表,那就是周历六月,二不是夏历六月。因为如果是夏历六月,那么周历就是八月,八月是秋季。关于《六月》一篇是我自己的理解,有什么问题的话请大家指正。
七月的天干地支到底是辛未,还是壬申?
1984年7月31日(初4)是:甲子年 辛未月 丙寅日
以下是定月干法,看了你就明白了:
推月法中,每月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即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但是其天干却不因定,须由年才能推出,古人根据经验总结出年上起月法,又称为《五虎遁月法》,诀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位从庚上,丁壬壬位顺行流;
戊癸之年何处起,甲寅之上好推求。
此歌何意:就是如果遇到年干是甲或是己的,正月便是丙,也就是正月丙寅月,余月顺排即可,如二月为丁卯,三月戊辰,四月为己巳,五月为庚午,六月为辛未,七月为庚申,八月为辛酉,九月为壬戍,十月为癸亥,十一月为甲子,十二月为乙丑月。
而遇到乙庚年干时,则正月为戊寅,余月类推;丙辛年干,正月为庚寅,余月类推;丁壬年干,正月为壬寅,余月类推;戊癸年干,正月为甲寅,余月类推。
《考原》曰:“上古历元年月日时皆起于甲子,是甲子年必甲子月,为年前冬至十一月也。而正月建寅,故得丙寅。二月丁卯,以次顺数至次年正月得戊寅,故乙年正月起戊寅。从甲至己越五年共六十月,花甲周而复始,故己年正月亦为丙寅也”。
答问题补充:
你问题补充的就是地支记月表,地支记月是以中国古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来进行的,其中不用气,只用节,这个在所有的历书都可以查到,只要过了该节即算是该月了,哪怕是遇到润月也如此。
因此,七月为申应是立秋后,而七月初4还未立秋,所以,七月初4还是“未”
在送你一个清楚一点的地支记月表():
立春正月节建寅、 惊蛰二月节建卯、
清明三月节建辰、 立夏四月节建巳、
芒种五月节建午、 小暑六月节建未、
立秋七月节建申、 白露八月节建酉、
寒露九月节建戍、 立冬十月节建亥、
大雪十一月节建子、 小寒十二月节建丑。
这回明白了吗?
农历七月是阳历几月份
农历与阳历不存在固定对应关系,所以,应该说明年月日,以便进行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