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秋白送给杨之华一本什么书? 秋之白华送给杨之华一本
“秋之白华”什么意思?
秋之白华是2011年上映的大陆电影。片名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他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
秋之白华的介绍
《秋之白华》,此片名的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抄1由董洁、窦骁主演,是导演霍建起和编剧苏小卫第2113十次合作的作品,也是常州市委宣传部倾力打造的5261常州名片。本片讲述的是早期共产党人瞿秋白和妻子杨之华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瞿秋白和杨之华生4102逢乱世,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在整整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他们的感情承受住了最残酷的考验。1653
关于建党九十周年的书和电影都有哪些?
现在最火的就是《建党伟业》(电影、电视剧和书都有)
还有其他红色电影还是值得关注的:
动画电影《西柏坡》
《百年情书》描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很感人。
《秋之白华》谢秋瑾的,窦骁和董洁演的。
成龙的《辛亥革命》不久也会上映。
《湘江北去》谋女郎周冬雨演的。
秋之白华影评,
历史课本里民国人物亦皆为黑白色。千人一面。分辨好人坏人的方法,坏人大体肚大腰圆,额头光亮,眼睛小圆。好人相对体瘦,架着黑框圆边的眼镜,留中分,着长褂或西式衬衫。瞿秋白先生亦逃不过后者的框框,且没有犀利的八字胡,于我这种历史的半吊子,很难有深刻的印记。
在参加大影节开幕式暨<秋之白华>首映前,曾很努力去回忆有关瞿秋白的只言片语,却得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细节。开始搜索秋白先生的生平、作品,一一读来,颇为揪心。
一个并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一个“只愿考进北大,研究中国文学,做个教员度过这一世”的俄文翻译,在风雨飘摇的30年代中国无疑是痛苦和矛盾的。时事不断逼迫着他,朝着抗争和革命的上游逆流而进。“我当时对共产主义只有同情和相当的了解,并没有想到要加入***,更没有心思要自己来做***的‘创始人’。” 欣赏瞿先生在<多余的话>中的坦诚和直白。
之前所学历史,凡仁人志士无不心无杂念鞠躬尽瘁前仆后继,凡社会贤达无不身居陋室心忧天下死而后已。谁去关心他们作为人,应该有的,一份求饱足求平安的微小愿望。而本本教学,更完全过滤掉这部分私人情绪,硬生生地把血肉之躯打造成无所不往的钢铁战士。是有,但也应允许没有。
今吾等尚能于这片阳光雨露中恣意,不敢忘却抛头颅洒热血炸碉堡堵炮眼的先人,更万万不能回避这背后多少份不情愿的承担。谁情愿抛妻弃子,谁甘心。所以我相信那年的瞿秋白先生比当下某些主义者更纯粹更真诚,更值得我们去闵怀静思。
<秋之白华>与党性等等无多纠葛,讲述的是瞿秋白与第二任太太杨之华之间的爱情故事。与平常爱情不同,他们源于倾慕出于依恋的爱情,萌芽在彼此皆有家室的尴尬环境中。后瞿太太因病亡故,敢爱敢恨的杨之华与纨绔丈夫沈剑龙裂痕越来越深。沈剑龙虽玩世不恭,却也该是新青年,丝毫不吝啬对瞿秋白的仰慕,‘借花献佛’四字,虽有无奈,却终促成这桩佳缘。赠我生命之伴侣,一枚用心篆刻的印章,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羡煞吾等。
一直在期待我喜欢的窦骁同学这次出演。如果说<山楂树之恋>里老三尚显单纯青涩,那么<秋之白华>中窦骁对瞿秋白这个人物的拿捏不得不让我大呼精彩!流利的俄语,淡淡的书卷气,言语不多,却丁丁卯卯。之前我认为窦骁就是老三,老三就是窦骁。窦骁的身上总罩着一层老三的光晕。但到了这里,我完完全全忘掉了那个老三。他就是瞿秋白,一个生活在白色恐怖年代,被压抑,被禁锢,仍不失君子风范,仍坚定着和爱人共同信仰的瞿秋白!只有当演员摆脱了曾经的表演惯性,观众才能有新的角色定位和认知。
霍建起导演把钟爱的艺术电影手法渲染到了极致,阴雨天的火红玫瑰,西餐厅优美的钢琴曲,浅浅行走的旗袍,铛铛车里害羞含苞般的对话,金属感强烈的铁桥上抑制不住的烟圈。即便是冷酷血腥的刑场,在霍导的镜头里,也充满着纯净和温暖,还原了瞿秋白在政治活动之外本身的文人特质:向往光明热爱自然。插叙的叙事方式,杨之华的旁白,很好地起到了控制观众情绪的效果。放片时,时不时有笑场,翻阅瞿秋白的文集,当时看来逗乐的台词,并不是编剧随意之笔,而是秋白先生原句。譬如瞿秋白在临行前仍不忘爱吃的豆腐,读<多余的话>,结尾处确有先生大呼“中国豆腐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简单乐观,甚至有点孩子气的语言,让人忍不住发笑,可等不及转眼就是密集的枪声,如何不扼腕叹息。一部非常唯美、动人、充实的影片,完全没有想象中红色影片那种姿态高高在上内容干瘪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