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学玩游戏 我们店里一个姐姐说 这傻姑娘玩游戏上瘾了 到底什么意思?(我学生玩游戏上瘾了怎么办啊!)
我学生玩游戏上瘾了怎么办啊!
哈哈 我也是玩游戏上瘾了 然后现在没上学了 总结了下 玩游戏没意思 还不如把玩游戏的时间拿来学点有用的 比如程序编写 图片处理 之类的 对以后肯定有帮助的 我现在学易语言 欢迎喜欢这方面的人一起交流
急求大家帮忙啊!我前不久在玩游戏时认识了一个姐姐,后来我们加了微信就聊了起来,觉得特别投缘,我跟她
孩子,我劝你一句,最好不要和陌生人见面,还有,你不跟他说话,她自然回来找你
我玩游戏上瘾了,请求帮助.
找出游戏的讨厌之处,使自己越来越厌恶,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一下快刀斩乱麻,不去碰游戏了
我就是这样戒掉的,尽管现在也偶然玩几下,但是不会沉迷了.没戒之前经常玩通宵,买点卡游戏币都花了N多钱.
我给自己的暗示是
游戏练级很乏味,重复一些动作而已,就算升级又怎样,太阳不会因为我升级快而为我早一点升起,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也不会因为这点小成功而烟消云散.
打游戏的人素质很低下(大部分人确实是如此),很多现实里的规则,在这里根本不起作用,低级的偷袭抢劫杀戮,对游戏者的惩罚轻得可怜,你把你的游戏角色当做真正的自己在投入,但是别人轻你如蝼蚁.
把生命和金钱浪费在这无聊的东西上面,而且无法自控,这是害人又害己.
另外找个爱好来代替,比如看看片子,感官上的愉悦也比打游戏来得多.
真的很想玩游戏的话可以玩些别的,现在有个"乌龙学院"的游戏,是学英语的,娱乐性是没那么强,人气也不是很高.不过至少对学英语有点帮助,可以试下.至少不会沉迷,呵呵
我玩游戏上瘾了 怎么办?
如何戒除网瘾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点,又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时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换和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种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症”也随之而现。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或与上网有关的活动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上网,就会出现类似戒断症状的表现,如焦虑、烦躁不安等。调查表明,在我国,上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症也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网络对他们来说格外有吸引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学生沉溺于网吧而荒废学业的报道。因此,探究“网络成瘾症”发生的心理机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生是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的。在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为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而网络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和“克隆”,如果青少年的上述矛盾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释放,再加上其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