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用 15个字来概括航空历史? 洪都航空历史交易数据

用 15个字来概括航空历史?洪都航空历史交易数据

航空的历史

人类的航空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甚至连古人用的石头和矛、到古希腊阿尔希塔斯所制造的机械鸽、远至澳大利亚的飞去来器、中国的孔明灯和风筝都有关系。至于真正的飞,早在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是一个能够飞的人、中国的元黄头、欧洲的降落伞和一名穆斯林阿巴斯·卡希姆·伊本·弗纳斯的滑翔飞行,都是人类想飞的表现。到了15世纪,达·芬奇的仆人曾用模仿鸟的翅膀制成扑翼机做飞行试验,但不但飞不起来,还摔断了一条腿。

(英语:Aviation)狭义上则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广义上航空一词也指进行航空活动所必须的科学,同时也泛指研究开发航空器所涉及的各种技术[1][2]。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18世纪后期载人热气球在欧洲升空后才首度实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人类的航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第一架重于空气、带有动力、受控并可持续滞空的飞机[3],开启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航空是21世纪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的水平。

近代航空史的开端是在1783年11月21日,法国孟格菲兄弟所设计的热气球进行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但当时的热气球的实用性很低,因为它只能够顺风飞行,受到风向的限制,于是便需要一款能够操控的飞艇。让-皮埃尔·布兰乍得在1784年将一个手动螺旋桨安装到了气球上,在1785年成功利用气球横渡英吉利海峡。后来更发展出不同类型的飞艇,如1852年的亨利·吉法尔制造了首架由动力驱动的飞艇,1896年大卫·舒瓦兹所设计的飞艇以及1901年阿尔贝特.桑托斯.杜蒙特驾驶飞艇完成环绕埃菲尔铁塔一周。

纵使当时有众多飞行器能够飞行,但普遍认为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所制造并成功飞行的飞行器是现代飞机的先驱者,不过他们的飞行器仍有许多问题留下来。飞机经过11年的改良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飞机的用途改变了,主要负责侦察、轰炸甚至进行地面攻击。

飞机变得更大更可靠,有些更用来商业载客。至于飞艇方面,大型的硬式飞艇成为了当时高载客量及载货量的空中交通工具,它能够载乘客及货物进行长途飞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德国的齐柏林公司。齐柏林公司最成功的飞艇是齐柏林伯爵号。它总共飞行超过一百万英里,包括1929年8月的环球飞行。不过,齐柏林公司的“黄金时代”在1937年6月6日终结,飞艇被航程只有数百英里的飞机所取代,这是基于兴登堡号的坠毁,造成36人死亡。纵使飞艇仍有顾客光顾,但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1920至30年代是航空史上的一大进步,例如1927年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横渡大西洋。而当时最成功的飞机便是道格拉斯公司的DC-3,它的高载客量令航空公司有利可图,为航空史写下新一页。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城市都兴建了机场。战争令航空科技进步,而世界上首枚火箭和喷射机也是在战争时期开发的。

战后,航空界出现了巨大转变,不少飞机用作商业或私人用途,大量退役战机机师和军机投入民航服务,这情况在北美洲最为明显。飞机制造商如塞斯纳等都扩大其生产规模,生产更多中小型飞机。在50年代,德·哈维兰公司所制造的彗星飞机成为了首架民航喷射机,而波音707则成为首款被广泛使用的民航喷射机,而螺旋桨飞机的角色能转为服务一些低客量的航线。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个能够飞上太空的人,而在1969年7月21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则成为首个登陆月球的人。而在6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比传统的更宁静、更具燃油效益和更适合,但更富进步性的是飞机仪器及飞控技术的改良,出现了GPS、晶体管、通信卫星、电脑和LED显示器,这些科技使驾驶舱里的仪器得以减少,节省空间,对较小型的飞机有极大帮助,飞行员除了能够准确地驾驶飞机,还能够准确地观察地形和飞机周围的环境。在1969年首款大量投入服务的超音速和谐式客机首航,它的飞行速度高达2马赫,比一般民航机快一倍,成为当时最快的空中交通具之一。

2004年6月21日,太空船1号成为首架能飞上太空的私人飞机,为航空业界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同时,飞机燃料亦可由其它新能源取代,如电、乙醇、甚至太阳能,这些新燃料将会被广泛采用在小型飞机。

世界航空发展史的简介

升空飞行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千百年来,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飞行的美妙神话和动人传说。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飞行的探索直到近代一直处于盲目的冒险和无尽的幻想阶段。在人们认识到简单模仿鸟类的扑翼飞行方式并不能使人升空之后,在近乎偶然的发现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研制。

  内容简介 本书向读者展示的是人类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最终实现升空飞行的历史画卷。在以航空技术的发展为基本研究和论述主线的同时,还介绍了先驱者们的奋斗和贡献、航空技术在战争中的运用及其影响、航空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航空发展战略与决策、航空关键技术的发展。最后,根据航空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对航空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预测和介绍。

世界航空发展史

1、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2、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

3、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4、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使战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起来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使飞机成为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飞机突破了音障,这是航空发展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一批高性能的超音速军用飞机投入使用,对现代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济、安全、舒适的喷气式客机成为民用航空运输的主力,改变了现代交通运输的结构。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使航空科学技术正在孕育一场重大的变革。

补充:

1、航空,是一种是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 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公共运输、航空运动、国防军事、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

2、通过对于空气空间和飞行器(航空器)的利用,航空活动可以细分为众多独立的行业和领域,典型的比如航空制造业、民用航空业等等。常常可以见到人们从各自的领域使用这一词语,这一词语的内涵及其丰富和多变。

3、人类早就萌发了上天飞行的强烈愿望,例如中国嫦娥奔月神话传说、风筝的发明。19世纪,许多人制造出一些不用发动机的滑翔机来飞行,热气球、飞艇的逐渐使用。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并成功试飞,但有人认为克雷芒·阿德尔才是真正的飞机发明者。

古代航天航空发展史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寄托人类渴望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从古人的许多著作中,会发现制作能飞木鸟的众多记载。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在《墨子·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墨子是鲁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公输班就是传说中的能工巧匠鲁班。有关他们制作木鸟的历史,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间。除他们二人外,还有如张衡、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太平御览·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所存史料确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竹木在尝试制作能飞的原始器械了。这一点,得到世界科学界的一致认同。

  ■坠地而亡的先行者们

  公元前9世纪,古英国的布拉德国王自造的一副飞翼,并试图从伦敦阿波罗宫出发,当他飞越出城时,坠地驾崩了。这可能是有关人类模仿鸟类飞行的最早记录之一。1503年,意大利的丹蒂也用自制双翼飞行,虽然幸免一死,但也落下终生残疾。1507年,英国的达米安从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纵身跃起,想要飞往法国,结果在城堡下摔断了大腿。达米安并不服输,他把失败归罪于使用了鸡的羽毛。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

  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将军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更为离奇的风筝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关于飞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来仍然很有趣味。

  ■传说戴达罗斯发明“人翅”飞出克里特岛

  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对飞行的渴望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传说雅典的戴达罗斯擅长雕刻,他的雕像栩栩如生;但他更热衷工程技术,特别对建筑格外偏爱。塔罗斯是戴达罗斯的外甥,但他因嫉妒杀害了向他学艺的塔罗斯。戴达罗斯被判流放到阿提克,不久又逃亡到克里特岛。戴达罗斯被克里特的米诺斯国王尊为上宾,要他为人身牛头怪建造一所无法外逃的宫殿。戴达罗斯以他的天才,建造了一座曲折迂迥、眼花缭乱的迷宫。后来,戴达罗斯用鸟羽按长短排列,用蜂蜡粘合,做成一对人造鸟翼。当试飞成功后,他为儿子伊卡洛斯做了一对小的羽翼,并向儿子传授飞行技法。在起飞前,他告诫儿子:“飞得太低,海水会湿透羽翼;飞得太高,太阳会烧着羽毛。你要记住,永远只能在太阳与大海中间飞行。”戴达罗斯父子用羽翼飞升而起,飞出克里特,越过萨摩斯。伊卡洛斯尝到了飞行的甜头,开始越出父亲带领的航线,振翅飞向高空。强裂的阳光融化了蜂蜡,分解的羽翼脱离了双肩。伊卡洛斯企图挥臂飞行,但无济于事,汹涌的大海很快吞没了他的身躯。戴达罗斯飞行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探索和向往。

  ■1250年罗杰·培根记述扑翼机的设想,15世纪达·芬奇作出具体设计,但一直未获成功

  人类在尝试飞行的初期,一直是很直观地模仿鸟类,用各种鸟羽或其他人造物,制成翅膀,“安装”在人的身上。在经历了许多失败之后,人类逐渐认识到单纯的利用羽翅是不能飞行的。于是开始寻找一种机械的方式。扑翼机就是这个阶段的产物。最早的扑翼机也许就是英国的修道士罗杰·培根在1250年发表的《工艺和自然的奥秘》一文中所记述的:“供飞行用的机器,上坐一人,靠驱动器械使人造翅膀上下扑打空气,尽可能地模仿鸟的动作飞行。”15世纪初,意大利的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斯的文艺、科学巨擘。他对飞行抱有热忱,他也是研究扑翼机的著名人物。他的具体设想为,人俯卧在扑翼机中部,脚蹬后顶板,手扳前部装有鸟羽的横杵,就像划桨一样扇动空气,推动飞行。这个方案是达·芬奇研究了鸟翅,利用物理和解剖知识而设想出来的。扑翼机和带翼飞人相比是种进步,然而在本质上仍是仿鸟的人力飞行。这种影响一直延伸至飞机发明前夕。

  自达·芬奇之后,有个土耳其人穿了一件宽大的带框架的斗篷,利用扑翼原理飞行,不料框架经受不住空气阻力而折断,这位土耳其人不幸遇难。1678年,法国有个叫贝尼埃的锁匠也制了一架扑翼机。他在肩上担两根杆子,杆端各装一对铰接的长方翼片。杆端向上摆动,翼片收拢,向下摆动,翼片展开。通过多次实验,贝尼埃始终未能成功。1742年,62岁的巴凯维尔用四个翼形机构绑缚在自己四肢上,从巴黎旅馆屋顶上奋身一跃,企图飞越塞纳河。但他飞了一半便坠河撞在船上,摔断了腿。

  ■1731年俄国梁赞的一位平民发现热气球的飞行原理,此后许多热气球出现在欧洲上空

  俄国梁赞有个人,名叫克拉库特诺,他的职业只是普通的书记官。屋顶炊烟上升的景象使他禁不住想入非非,他反复设想能不能利用飞烟上天。1731年,他被自己的想法所激动,于是做了一只肥大的口袋,自己坐在口袋下的套环里。当口袋盛满热烟后,果真慢慢升起。当升空大约十几米的时候,一阵风把他吹向钟楼,他抓住了钟楼的绳索才没有遇难。这大约是最早的气球飞行实验者。

  气球是一种没有推进装置,完全靠风力飘飞的航空器。它由气囊和吊篮组成。气囊是使用橡胶布、塑料薄膜或尼龙布等材料制成,里面充满轻于空气的气体。吊篮位于气囊之下,内装各种仪表、设备及氧气装置等。气球又可分为热气球、氢气球和氦气球。热气球利用位于气囊下方开口处的加热器对空气加热,使气囊内的空气密度减小,从而产生静浮力。氢气和氦气密度小,比空气轻,因此氢气球和氦气球,气囊下方都是封闭的,不需要进行加热。氢气易燃,氦气比较安全。飞机使气球飞行受到冷落,但它仍是人类的航空器之一。

  ■1783年8月第一只氢气球在法国升空,同年11月热气球第一次载人升空并航行9000米

  1783年11月21日,法国人罗齐埃和达尔朗德在巴黎米也特堡,乘坐蒙特哥菲新制的热气球试飞。这个气球高20多米,直径约15米。它上升到1000米高度,在巴黎上空飘行25分钟,最后平安降落在距起飞地约9000米之处。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升空航行。

  1783年8月26日,第一只氢气球升上了天空。这是法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制作的。它的直径为4米,是用丝绸和橡胶制成的。1783年12月1日,查尔斯乘坐一个直径8.6米的氢气球,从巴黎起飞,在2小时内飞行了45千米,实现了氢气球首次载人飞行。

  氢气球升空性能优越,但因高空缺氧事故频繁。1862年,2名英国人在8800米高度丧生,2名法国人也在同样高度上遇难。气球飞行是人类实现航空梦想的开始,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20世纪以后人类气球飞行的著名纪录

  1927年,美国人格雷乘气球升空,创造了12900米的高度纪录,但是由于缺氧导致身亡。针对高空缺氧,瑞士人皮卡尔于1931年研制了气球专用的充氧密封舱,这为气球的升空高度不断创新提供了保证。1933年“苏联1号”气球升高到19000米;同年苏联又创22000米新纪录。1957年8月19日,美国空军西蒙斯少校创下了载人气球30942米高度的世界纪录。

  1978年以前,人类曾进行了17次试图横越大西洋的气球飞行,丧生7人却未能如愿。由于热气球的复兴,1978年8月11日,3位美国人乘“双鹰2号”氦气球从美国缅因州海岩出发,开始了人类第18次横越大西洋的气球飞行。“双鹰2号”为直径20米,充氦5000立方米,用涂以人造橡胶的尼龙绸制成的氦气球。气球吊舱可容纳3名乘员、生活必需品、仪器设备及2000千克压舱物。气球飞行高度为4000至7000米,经过137小时03分,全程5000余千米的飞行,于8月17日傍晚,安全降落在巴黎西北的米塞雷小镇上。横越大西洋成功,创造了载人气球飞行距离和留空时间的两项世界纪录,为人类气球飞行的历史功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飞行的3名乘员是:布鲁佐、纽曼和安德森。

  ■1897年瑞典的“飞鹰”号探险队遇难之谜

  1896年,瑞典组成了“飞鹰号”气球北极探险队,队员是安德莱、斯廷别克和费林克尔。他们准备从靠近北冰洋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起飞,越过北极,到达美洲。但由于天气不佳,直到1897年7月11日才真正启航。

  这次航行的气球是巴黎最有名的气球作坊制造的,吊篮中准备了当时最好的科学仪器和导航仪表,气球升到800米的高度之后,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向北极漂去。然而,他们却一去不复返。此后多年,瑞典曾派出许多救护队多方寻找,都没有找到他们的踪迹。

  33年以后,也就是1930年,挪威的猎人们在北极圈一个叫白岛的地方偶然找到了一张照片底版,又发现了安德莱等人的飞行记录和日记。最后,在一层积雪下找到了三位探险家,他们身上穿着用气球碎片缝制的衣服。“飞鹰”号探险队遗留的日记说明,当气球坠落毁坏之后,他们准备走回陆地。由于迷失方向,他们步行两个多月,最后来到北极最荒漠的一角白岛。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没有多久,他们就突然死去,最后一页记录的时间是10月17日。从现场情况分析,最先死亡的是斯廷别克,他的尸体上草草盖着一些碎石。另外两人躺在不远的地方。炉灶上的锅里有剩余的食物,又有储备的大量熊肉,饿死的可能性可以完全排除。有人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们在熟睡中被冻死,但有的人又提出疑问:他们为什么不是死在睡袋中呢?几年前,丹麦医生特莱德提出一种解释,认为探险家们很可能吃了带有旋毛虫寄生病的熊肉受到传染而死亡。为此特莱德检查了北极熊的遗骸并检查出了这种病菌。

  直到目前,人们还没有对这一事件找到圆满的解释。特别奇怪的是,斯廷别克是最先死去的人,但却记下了最后一段日记,安德莱是一个沉着细心的极地探险家,而在他的日记中对斯廷别克的死却又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