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话谁说的什么意思?又愚且鲁,这么笨又怎么可能到公卿呢?
- "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什么意思?
-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身,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谁写的
- “无灾无难到公卿”的“公卿”是什么意思?
- 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什么意思?
"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出处:《洗儿戏作》
原文:
《洗儿戏作》
北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白话译文: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扩展资料:
《洗儿戏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以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以一个“误”字,道尽了作者一生的遭遇。
后两句是气话,是颠倒过来说的人生感慨。此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实则对官场进行了嬉笑式的讽刺,表现了作者玩世不恭、愤世嫉俗之意。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这一贬就是五年。苏轼在黄州初寓居于定惠院,后迁居于临皋亭,倒也安于贬所,随僧蔬食,有暇则往村寺沐浴,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自寻欢适。
有时也随一叶扁舟,放棹于大江之上,浪迹于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酒的醉汉所推倒,甚至于詈骂,他却自喜渐不为人识,而自得其乐。
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最得意的恐怕还是与朝云的相处,朝云为东坡侍妾,于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来归,深得东坡的宠爱。元丰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朝云产下一子,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苏轼欣然,因作《洗儿戏作》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身,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谁写的
出自《洗儿诗》,是宋代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原文如下: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如下: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词句注释如下:
⑴养子:生育子女。《礼记·大学》:“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⑵愚且鲁:愚昧无知,反应迟钝。愚是愚昧、愚笨;鲁是迟钝、笨拙。
⑶公卿:泛指高官。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扩展资料:
苏东坡《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
“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
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洗儿诗
“无灾无难到公卿”的“公卿”是什么意思?
“无灾无难到公卿”的“公卿”是指从平安时代以来从公家中升格的从三位以上的贵族,从参议至当时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属于公卿。
"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顺顺利利,无波无折当上高官。
”公卿”:从平安时代以来从公家中升格的从三位以上的贵族,从参议至当时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属于公卿。
出处:苏东坡的《洗儿戏作》(简称:《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苏东坡在元丰六年(1083),第四个儿子满月洗儿会上写的一首小诗。
写作背景: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由此可见,苏轼是借这句是反讽当时的“公卿”。
“愚且鲁”,借对孩儿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愤;借希望孩儿“无灾无难到公卿“,讽刺当时“愚且鲁”的公卿们。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
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赏析:
《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身没什么不好,道理不言自明;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加上太皇太后干预,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不锋芒毕露,就不会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类悲剧选作主角。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作者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号称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曾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等地方官。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台狱,释放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宋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而后一再遭贬,先后贬到惠州、琼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主要作品:《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等。
作者评价: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什么意思?
东坡频年谪居,尝作 《洗儿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号称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曾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等地方官。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台狱,释放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宋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而后一再遭贬,先后贬到惠州、琼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后,读这首诗就不会感觉到苏轼真正希望孩儿“愚且鲁”,而是借对孩儿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愤;借希望孩儿“无灾无难到公卿”,讽刺当时“愚且鲁”的公卿们。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