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要看那个朝代(或时期),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有丞相,历代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命、尚书命、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而这些官有一个统称:宰相。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宰相大权概括有三:权、钱、兵。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列三公之首。其职责是典领百官,总理政务,掌管律令。

汉代,设置尚书台,复还三公,分割丞相权利。将国家权利集中于内廷。

魏晋南北朝时期,丞相多专权独断。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

宋朝设立宰相与平章政事。设立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分割宰相财政权利;中央设立枢密院和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割宰相兵权。宰相地位从此愈发衰落。

明代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宰相制度告终。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秦朝开始有了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列三公,为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西汉初,为相者多为开国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如吕后欲封诸吕为王,王陵即当面表示反对;景帝时周亚夫曾反对封王信、废栗太子等事。到武帝时,擢用公孙弘为相,开以后布衣登相位的先例。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对丞相不甚信任,其在位者如薛泽、赵周、庄青翟、石庆、田千秋等人,皆谨小慎微,庸碌无能。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从此到西汉末,大司马权势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马多由外戚充任。

概括秦朝及两汉前期的丞相具有哪些职能?

在秦朝和西汉,皇帝和丞相有各自的职权范围,不能互相干涉,古代说“拜相”,就是王或皇帝,将国家托付给某个人。皇帝有“内廷”,丞相有“外朝”,除非有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其他一切政务都交于丞相处理,当然军事和监察除外,军事归太尉,监察归御史大夫(同时也是副丞相),世谓之“三公”。按照汉代习惯,有一种不成文法的规定,必须做了御史大夫,才能升任丞相。太尉虽然与丞相尊位相等,实际除了军事外,并不预闻其他政事。因此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只是丞相。

秦朝和汉代皇权相权是分开的,皇室和政府也是分开的,所以汉代的政令,都是处于相府,不需要皇帝批准的。所以当时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雄才大略,宰相便退处无权。从那以后,丞相已经上就被架空了。乃至后来的三公里面,已经没有了丞相的职位。

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