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被称为"明成祖"?
朱棣为什么可以称为明成祖?
朱棣死后,本来的庙号是明太宗,明成祖是被嘉靖改的。
这是因为,嘉靖的继位是由于正德没有儿子,他的生父仅仅是藩王,而他不但想让自己没当过皇帝的亲爹当皇帝,还想让他进太庙过过瘾
但是按周礼,天子九庙,到嘉靖继位的时候名额已经满了,除非亲尽则祧,从正殿祧一个出来,才能把嘉靖那个叫“睿宗”的爹塞进去
嘉靖要想不祧朱棣,就得改太宗庙号为成祖,结果就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一起并列“万世不祧”之君。然后祧了朱棣下面和嘉靖亲缘关系最远的仁宗朱高炽,“二十九年……壬寅,祧仁宗,祔孝烈皇后于太庙”(《明史.世宗本纪》)
后来隆庆继位,又将“睿宗”挪了出来,但是朱棣的庙号却没有再改了。
这就是朱棣之所以是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的原因。
朱棣为什么叫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为什么明朝在明成祖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了呢,原来庙号常用“ 祖 ”字或“ 宗 ”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 太祖 ”或“ 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氦礌份啡莓独逢扫抚激,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明成祖的庙号是后来嘉靖皇帝自认为自己的外藩地位和明太宗朱棣类同,所以,追尊为成祖,成为非常有名的明人口中的二祖列宗。 也许是认为朱棣的成就大,可以与开国皇帝的功业相提并论。朱棣在位期间是明朝的鼎盛时期,开疆拓土,远渡重洋结交外邦友好,发展了航海业、商业等。后人为记述他的功绩,称“成祖”。望采纳,谢谢!
为什么朱棣既叫明太宗也叫明成祖
明成祖(1360一1424年)名朱棣,1402至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来被封为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他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所以有的史书又称他为“文皇”。他的庙号是太宗,所以在《明实录》中他的实录就被称作《太宗实录》。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便一直称他为“明成祖”。
为什么朱棣叫明成祖?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 等。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 ,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明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