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后金取代明朝客家人会怎样? 明朝未年后金壮大

后金取代明朝客家人会怎样?明朝未年后金壮大

如果取代明朝的不是满清而是另一个汉族政权,中国能否

也不一定非得是汉族皇权就一定会避免以后的事情。能不能强大,或者圣明君主也可能是一个朝代的福气吧!例如明朝万历皇帝的时候有福气感召郑和下西洋,或者刘备创业的时候感召的诸葛亮,为历史书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后金为什么称自己为满族?我发现在明朝的时候后金是属于明朝的领土之一为什么后面叛变后

得看怎么理解你所说的“满族”。

族是新中国成立后效仿苏联民族政策强行划分的。民族一词也是近代史才开始有的概念。当然只是一种种族群体或者部落的称呼而已。

古时是称汉人、满人,清末民初提的是“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显然那个时候没有56民族。

古中国乃华夏(汉人)之中国,以中原向四边延伸,东南临海,西边青藏高原,而北方草原沙漠比较辽阔。而古时的国家边界并不向现在那样划得很具体有铁丝网。东南西的边界冲突相对而言较少,而北方各游牧民族在那里生存,与中国的农耕文化有根本的不同,农耕可以自给自足,而游牧不能,于是他们就要抢,中国就要防,国力强盛的时候如汉武帝明成祖等就要反击征服。

蒙古是游牧民族,而后金(努尔哈赤)称自己为女真人,实为通古斯族(有兴趣自己去了解一下),是被蒙古"洗礼"过的散装游牧部落。蒙元被朱明打垮后,也四分五裂。努尔哈赤就在东北建州崛起,统一各了几个女真散部落,还征服了一些蒙古散装部落以及一些混饭吃的汉人(汉奸),建立了后金,开始称这个群体是满洲人。由于地处明朝边界,其实是化外之地,朝廷可管可不管的地方,时常叛乱,于是有李成梁镇守。努尔哈赤给李成梁打过杂,你要说他是明朝人也行,不是明朝人也行,不重要,他只是生在明朝边境为了混口饭吃的异族部落后人而已。

其实宋时期北方的辽金和后来的蒙元、建州女真都是受汉文化影响的北方游牧族(日本也受汉文化影响),所以他们也想征服中国甚至鸠占鹊巢标榜自己才是华夏正统,但是吸收汉文化的同时还得保留自己的文化啊,不然多没面子,自己连文化都没有哪有脸去征服有文化的中国,当然征服中国后同时还得稍微打压汉文化,因为诛人先诛心,防止汉人反叛首先就是要打压汉文化,要是自己完全被汉文化同化了那还能叫“奴隶主”“地主”“统治阶级”“贵族”等等高大上的称呼吗,还能自诩比汉人高一等吗?满清入关后几大政策“剃发易服”“兴文字狱”可见一斑,几次屠城就不说了,于是金钱鼠尾辫子满华夏了。乾隆四库全书乱改经典。

满清皇室从来就没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一直做好天下汉人有变就立即退回满州的准备,防汉抑汉,前期满汉不通婚,朝廷正职须是满人,城中心划一块地满人聚居汉人不能进。后期被西方打趴了才真正开始重用汉臣。近代史课本里的什么“宁与友邦,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豪言想必都学过。

当然,正是因为明朝末期自己的各种问题,被满清成功盗取神器。200多年满清统治下征服蒙古、回回,将很多北方西方的边界部落民族带了进来,直到近代西方打进国门,汉人趁此觉醒,驱除da虏,恢复中华。然而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大家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百多两百年,有的甚至已经通婚,要彻底清除是不现实的,还需要统一战线共抗外敌,于是民国提出五族共和。梁启超还提了个中华民族的概念,算是整合了满清统治下的各种人。新中国成立后又细分了民族,注意古时的汉人范围远大于如今的汉族,而满人早期本来就是东北一带多个部落包括女真、蒙、汉、朝鲜等人的杂合,所以现在的满族的血统上应该也有个大致的心知肚明。

当然,他们的祖先成功征服了华夏,不然有的人还在外兴安岭苦寒之地茹毛饮血。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现在都是中国人,不多说什么了,希望彼此安好,和谐第一。

满清取代明朝是历史的倒退吗?

 历史永远是进步的,不可能倒退。 因为时间是永远不会倒流的。

清代取代明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然是历史的进步。

在以往的时代里,东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实力有限,在那里建立的政权很少能够成为建立对全国统治的王朝,即使是金朝也没能征服江南。这说明在17世纪以前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支撑统一天下的政权。

但17世纪以后,东北地区的社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统一后的女真各部有具备了统一天下的经济实力,因此清朝才能够入关并建立统一王朝。

那么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外在推动力来自哪里呢?

人类历史上各种产业的发展本身都有一个由该产业集中地区向外围扩散的过程。中古时代的东北地区主要以渔猎经济为主,渔猎经济产生的农副产品很难聚集和保存,所以中古时代东北地区的政权很难集中起足够的经济力量来参加争夺天下的战争,即使有一定实力也后劲不足,所以夫余、高句丽、渤海国、辽朝 都是偏安一域。金朝打到淮河一线就再也没能吞并南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的东北政权的确没那个实力。

但是16-17世纪以后情况就大为不同了,明朝中期由于海外引进高产作物,玉米、土豆、高粱很快由中原地区传入东北,而且这些作物的耐寒能力明显超过中国本土的水稻与黄米,这使得本来具有一定农业基础的东北地区迅速由渔猎经济转型进入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而带动的是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往划地自封的女真各领主因为自身经济势力的增长而激化了兼并战争,最终产生了以努尔哈赤为首建州集团的胜出与统一,新兴的女真军事领主集团并不甘仅占有满洲本土,他们继续扩大自己的利益,把军事扩张指向更适于农业生产的更为温暖的南方,于是发生了对明战争。

这个历史事实本身背后的社会推动力难道不是历史的进步么?

.................................................................................................

你不要说满族的祖先曾经是渔猎民族,而渔猎生产应该是落后的。

渔猎经济与农业经济其实是自然经济时代两种并行的职业而已。

就好比今天知识分子白领与蓝领工人,他们只是职业的不同,你能说知识分子一定比工人先进么?

古代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农产品只能一季一熟,所以农产品产量不足,于是女真人必须依靠渔猎补充更多的生活资料。并非女真人就必须是渔猎的。当社会客观条件发生改变他们也会随之迅速的农业化或商业化。这个规律对世界任何民族都适用.

如果明朝不是被满清取代而是另一个汉族政权,中国能避免被西方宰割吗知乎

如果废除八股文和闭关锁国政策并且学习西方科技都是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