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如果没有许攸,曹操会败吗? 官渡之战许攸投靠曹操
- 话说《三国演义》的官渡之战,若无许攸,曹操能否胜利?
- 曹操官渡之战为什么能战胜袁绍?如果袁绍听取许攸的计策是不是能战胜曹操?
- 为什么打官渡之战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曹操必败无疑,只有曹操身边的谋士郭嘉说曹操,十胜十败
-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话说《三国演义》的官渡之战,若无许攸,曹操能否胜利?
1楼那位,你看太多演义了,在正史中赤壁和庞统没关系的..三国志记载,当时曹操和袁绍对垒,粮草不足,兵少于绍,对曹操很不利,而袁绍那边,田丰,沮授,许攸这三个互有不和,袁绍又常常自以为是不信任他们,导致一人入狱一人出逃,许攸出逃曹操,曹操攻乌巢,这时的袁绍如果即时醒悟重兵守乌巢就不一定会是后来的结果了,他却把主力集中奇袭曹操大寨,结果中了埋伏..其实总结来说,袁绍这场仗不是输给曹操和许攸,而是输给自己,三国中有很多都是一念之间就成就了历史.一念之间啊
曹操官渡之战为什么能战胜袁绍?如果袁绍听取许攸的计策是不是能战胜曹操?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官渡大战之时,袁绍所控制的人口几乎是曹操的10倍,投入作战的兵力也相当于曹操的10倍。袁绍手下还有田丰、沮授等满腹谋略的能臣为他出谋献计,颜良、文丑等勇冠三军的猛将为他领兵作战。然而他却被地狭兵少的曹操击败。个人认为,导致他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袁绍狂傲自大,求胜心切。在与曹操决战之前,袁绍曾多次与公孙瓒交战,使得百姓疲惫不堪,仓库积蓄不足。袁绍理应在这个时候停下战争脚步,休整军队,发展生产,安抚百姓。而他却轻信郭图、审配之言,以四州之地,藐视地狭兵寡的曹操,拒绝采纳沮授休养生息的建议,贸然出兵,最终大败。
其二,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袁绍刚决定亲征曹操的时候,沮授就曾建议他先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出兵。袁绍不听,执意要攻打曹操,促成了官渡惨败的发生。后来,曹操离开官渡大营,攻打刘备,许攸建议他袭击曹操大营,袁绍以龟儿子有病为由拒绝,错失了难得一遇的战机。建安五年正月,谋士田丰建议袁绍采用持久战,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和众多的士兵,外接英雄,内修农战,挑选精兵,不断袭击敌人,使曹方不得安宁。袁绍弃良谋而不用,还以扰乱军心之罪将田丰关押,使全军将士寒心。当曹操攻打乌巢之时,袁绍不采用张郃支援乌巢的建议,而执意派重兵攻打曹操的官渡大营,导致“一举两失”。种种迹象表明,袁绍的刚愎自用、不纳忠言是导致他兵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袁绍志大才疏,心胸狭窄,缺乏帅才。袁绍虽有一统天下之志,却无领兵作战之才。在官渡与曹操数次交战,袁绍屡战屡败。同时,他缺乏帅才,不懂得如何利用人才。他弃田丰、沮授、许攸的妙计不用,却听信郭图的谗言;他不合理运用张郃、高览这样智勇双全的猛将,却让本不能独当一面的颜良救援白马。当他大败而归之时,不仅不痛改前非,重新起用田丰,反倒因忌恨心发作将其杀害。在官渡大战中,袁绍军中的名士是死的死、降的降,如今唯一的名谋田丰也含冤而死,使得他军中再无能人,他也因此难有咸鱼翻身之日。
其四,袁军内部不团结,窝里斗。
为什么打官渡之战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曹操必败无疑,只有曹操身边的谋士郭嘉说曹操,十胜十败
实力和局势都有差距。
袁绍兵多地广,而且地处河北,背后的公孙瓒已经收拾掉了,无后顾之忧。
曹操地处河南,正是被西凉、荆州、江东、袁绍四面包围的状态,所以他无法抽出足够的兵力来打官渡之战。而且粮草也不是很多。
事实上,如果不是正好孙策遇刺,刘表又是个怂逼,保皇党这时候实力不足,官渡之战时,后方一旦真的有点什么事,那曹操也就完了。正面对抗如果不是颜良文丑不带脑,田丰沮授不受重用,郭图进谗言,许攸反水,那正面也很难打得过。
郭嘉的说法虽然有道理,但凡事都可能有意外啊。取胜的道路可谓千万条路里一根独木桥,但只要一个小意外,就会输。可能是天命吧,他就从这根独木桥上走过去了。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胜败原因: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
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扩展资料: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