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句话叫别拿本土地爷不当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土地爷? 别拿土地爷不当爷
查询土地爷的称呼土地爷是什么神,所在宫阙名称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汉族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汉族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在中国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众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庞大。旧时,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到处可见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土地婆,香火还挺旺。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昭《风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般商时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据《礼记·祭法》载,同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文称:“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城隍爷和土地爷有什么区别?城隍爷是土地爷吗?
城隍爷和土地爷之间需要区分开来。城隍爷的职责是保护他的职责区域的水土,同时该区域的阴间的事项也是城隍爷负责。对于阳间来说,城隍爷保护着该区域的人们的生活,比如水灾、旱灾等时候大家就会去祭拜城隍爷;对于阴间来说,城隍爷也负责该区域死去的人的鬼魂。所以城隍爷的职责比较大,阳间阴间都归他管。
土地爷的职责只针对于阳间该区域的一些事情,他同样是这片土地的保护神,但是他的级别要比城隍爷更低。比如我们熟知的《欢天喜地七仙女》中,就能够发现土地爷其实并没有非常的厉害,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神仙,不过作为土地的保护神,土地爷的职责也是非常伟大神圣的。对比之下,城隍爷的职责要比土地爷更大。
城隍爷可以掌管到该指责区域的人的生死祸福,以及对他们的一些功德和孽缘进行审判记录,依据记录给予这些人一定的奖励或者是惩罚,所以也可以看作他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土地爷的职责就没有这么大了,他只是保护该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具体的很多事情土地爷是没有权限去管理的。
所以城隍爷不是土地爷,土地爷的职责要比城隍爷更低。而且在进行祭拜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祭拜时间和内容也有所差别,更多的时候人们会选择统一对城隍爷进行祭拜,而土地爷的祭拜则更加的简约。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城隍庙,而土地庙往往只出现在一些乡村小路上,这也体现了两者的级别的差距。
土地爷的由来?
在一般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传说之多不胜枚举,此举中之两例。
一说为: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
另一说为: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张明德(或张福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
明清以后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杭州太学一带,原是岳飞的故乡,於是太学就奉岳飞为土地神。现在的土地庙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约起于南宋。
【土地公的形象】
土地公是商人崇拜的财神,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称为『做迓』(或做牙)。农历二月二日叫做『头迓』,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为了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请吃『尾牙』宴。
祀的土地公都是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有时会有土地婆陪祀,有时则只有土地公而已。这是民间传说着一个故事: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着:『如果大家都变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谁来帮忙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说,也因此打消这个原可“皆大欢喜”的念头,世间才有今天的贫富悬殊差别。世上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个『恶婆』不肯供奉她,却对土地公推崇备至。
道经上说土地爷是什么神
土地神是道教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民间供奉最普遍的。土地庙几乎遍布每个村庄。
《左传通俗篇》“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
所以,土地神就相当于人间的村长、街道主任,是最基层的官员。
看看《西游记》里面孙猴对土地的态度,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