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为什么要背叛革命? 拿破仑背叛革命的理由
红与黑中拿破仑为什么被资产阶级所厌恶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当欧洲处于一次大换血的混乱中时,一个野心家,在短短的近十年间,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国家元首,并一举荡平四方悍敌,成为一代霸主。他,就是曾被千千万万前卫青年所敬仰又被无数封建守旧徒所唾骂的伟人——拿破仑•波拿巴。
有人说,拿破仑值得肯定,因为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也有人说,拿破仑时该被批判的,因为他恢复朝仪,分封贵族,是历史的倒退。他公然发动侵略战争,是对民意的践踏。
以上评价都来自于一百多年后的人们,他们摒除了阶级的局限与利益的冲突,对拿破仑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然而,上述评论孰对孰错,它们全面吗?拿破仑究竟是要被肯定还是否定?
思考着这些问题,我不由地想起了与拿破仑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红与黑》这部书的主人公于连,可以说个性与拿破仑极其类似,都爱读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对守旧的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的厌恶,以及不甘贫贱的勃勃野心。但是,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拿破仑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王座,而于连却中途夭折,被处以极刑。
是什么使得两个性格志向如此一致的人的人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呢?答案是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众所周知,虽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事物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在拿破仑的那个年代,是人民大众对守旧腐朽的封建制度绝望的年代,是新生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年代,是生产关系已经与生产力完全脱节的年代。那时,革命的号角响彻整片法兰西土地,反抗的热血在每个受压迫的人心中沸腾翻滚。在那个血与剑的年代,拿破仑,一个早期政治利益同历史发展规律一致的人,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而于连,则生活在拿破仑退位不久,波旁王朝刚刚复辟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知道,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总要经过一个曲折,不断反复的过程。新生的资产阶级的脆弱以及自身矛盾不调加之封建势力的让步导致阶级矛盾缓和,决定了封建势力暂时的苟延残喘。而此时人民大众的革命激情也因革命未实际给他们带来面包而冷却。这时,就算是拿破仑十世也难以创造昔日的辉煌,何况是于连。这也是为什么拿破仑第二次称帝后战败的原因。若主观不符合客观,主观能动性就难以发挥。所以说,拿破仑依旧是拿破仑,他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实力都没变,只是时代变了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拿破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拿破仑的功绩。他审时度势,巧妙地利用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的软弱及政局的动荡,争取了政权。可以说,他的成功有很大原因取决于他那超人的胆识与敏锐的政治目光。而这些,就是哲学上所说的运用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
的确,拿破仑身上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例如他无休止的野心及权欲等,但这些都属于阶级局限性,是历史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因局限性而反复曲折。但更多的,我们应看到,他——一个战士,用剑划开了历史陈旧的外衣,让历史沐浴到发展的阳光。
为什么说拿破仑是法国革命之子,同时又是法国革命的破坏人
可以这么说,楼上的观点对,但是太官方语言了,我看着都晕。
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成为了雅各宾派的主要军事首领,率领军队击退了当时法国的周边国家的军队。由于法国大革命的成功造成了英德等国的恐惧(那个时候应该叫做神圣罗马帝国),因为当时其他国家都是封建制度,担心人民效仿法国大革命发动革命,皇室地位就会被动摇。所以他们组建了反法同盟向法国发动进攻。这个时候拿破仑从远征埃及中回到巴黎,得到了群众的欢迎,把他当做了救星,拿破仑也不负众望数次击退反法同盟大军的进攻。这是法国革命之子。
随即拿破仑回国,看到了当时执政的斐扬派(好像是)软弱不堪,起义推翻了斐扬派,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毁于一旦,再次回归封建社会。与前期不同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废除一切阶级差距,而且君主英明,军队强大,全国歌舞升平,人人对拿破仑大帝感恩戴德。即使是拿破仑被流放随即逃回巴黎,遭到执政党军队围剿,失势的拿破仑都敢大步走出队列,对士兵们笑道:“来吧,向你们的皇帝开枪吧!”,士兵们瞬间全部倒戈,当拿破仑抵达巴黎的时候已经由上岸的两千人变成了十五万大军,一路被欢呼雀跃的士兵抬着进了巴黎,举国欢庆!
额,扯远了,大致就是这样吧,他帮助革命生存了下来,随即建立了帝国。
好吧,这些全是我手打的,给个最佳答案吧,谢了O(∩_∩)O~
拿破仑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拿破仑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①欧洲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
②欧洲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1.巩固了法国自身的资本主义政权,同时动摇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促进了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2.拿破仑发动的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属于非正义的战争,给其他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招致被征服地区的抵制。
如何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以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对法国和欧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巩固了法国的大革命成果,促进法国资产积极发展,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基础,拿破仑也有消极的一面,他发动了多次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给被侵略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
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英国、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等的国家组成了反法同盟军共同抵抗拿破仑。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拿破仑二世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
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厄尔巴岛上。
扩展资料:
拿破仑的野心膨胀使他不满足于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他要令全欧洲服从法兰西的意志,由此他的自信越来越走向自恋。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挥兵多瑙河,将奥军主力围困在乌尔姆要塞,迫使他们投降。接着他率军攻占维也纳,逼得奥皇弗朗西斯出奔奥尔莫乌茨;拿破仑引诱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与他决战,结果大胜联军。
由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仑则乘机大肆瓜分欧洲领土。他把自己的兄弟与近臣们分封到这些地方去做国王大公,建立他的新欧洲秩序。
对于拿破仑的这些侵略行径,欧洲列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三年后,第五次反法同盟又告成立,结果再次被拿破仑率军摧毁了。
到1810年,拿破仑不仅是法国的皇帝,还是意大利的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的仲裁人,以及西班牙、荷兰、那不勒斯王国、华沙大公国及其他附庸国的太上皇。为了进一步征服欧洲,拿破仑于1812年6月御驾亲征,率60万大军征讨俄国,他坚信战争会在1812年内结束。
但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元帅对拿破仑大军采取了主动撤退、坚壁清野的策略,在拿破仑逼进莫斯科时焚城三日,这使拿破仑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五个星期后,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军,没想到等着他的却是比库图佐夫更可怕的事情—俄国的严冬。
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及俄国正规军与游击队的不断骚扰中,拿破仑的60万大军彻底崩溃了。他只率2.7万残兵败将退回巴黎。
拿破仑征战俄国大败而归,敲响了他命运的丧钟。1813年春,俄、英、普、奥、瑞典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经过半年多的交战,拿破仑大军终于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
1814年4月6日,在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拿破仑终于签署了退位诏书,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之后一年,他虽潜回巴黎,再登皇位,与联军作战,但这不过是英雄末路之举,只留下“滑铁卢”的败绩。
此后,他被遣送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度过他的余生。他在那里过了六年无聊至极的日子,不断反省他一生的功过得失。据说有人送了他一本中国的《孙子兵法》,看得他大为惊叹,后悔没有早得到这本书,那样他就有可能打更多的胜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源于过度“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