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建筑盖筒瓦可以吗? 江苏中筒瓦
苏式建筑用老瓦还是琉璃瓦
有几个解释,你说的技术工艺问题曾被考量过,因为在隋代以前中国的琉璃工艺几经失传,后来是有人用绿瓷尝试才复制出琉璃的样子。不过正如你引用的唐三彩印证,这个猜想基本可以推翻。
另一种说法是审美倾向。绿色、蓝色等冷色调在视觉上有收缩缓和的作用,在唐代建筑结构总体庞大的基础上,屋顶在顶个黄灿灿的东西就会使总体视觉效果看起来很浮华,蓝绿色就会使视觉效果沉淀下来,达到大气庄重的效果。加上唐代的建筑雕琢装饰不多,色彩就成了体现建筑层次和美观的手段,冷色、暖色兼具,才使得总体建筑效果更加立体厚重吧。唐代审美要求一改前朝过于精美荼靡重形式美的审美观,强调风骨,所以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房屋顶直接可用盖树脂瓦可以吗
当然可以啦,而且树脂瓦不仅轻便同时隔热防水性能比普通泥瓦要好的多。
房屋大梁都可以顺便减小了。
有没有筒瓦屋面的施工工艺
筒瓦屋面的施工工艺为:
1、施工工序依次为混凝土规划层-防水层-保护层-顺 瓦条-底瓦-盖瓦。屋面底层处置,将原规划不平整部位进行打磨。进行顺瓦条控制线弹置。在顺瓦条部位进行植筋间隔为240mm(横向)*1000mm (竖向) 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三遍,并满足厚度1.2mm。 施工防水保护层。 顺瓦条底部杉木砖条用水沥青涂刷防腐处置,中部钻孔套入所植钢筋内。
2、顺瓦条长度1000mm宽度40mm高度50mm杉木条用水沥青 涂刷防腐处置,用镀锌钢钉固定在木砖上。
3、.顺瓦条邻近用水泥砂浆捂实。
4、底瓦选用湿贴法施工,铺设时大头朝上,施工时从坡底向坡顶施工。
5、该瓦选用挂贴法施工,铺设时大头朝下施工时从坡底向坡顶施工,首块盖瓦选用大头出头自带下挂板型盖瓦 。
6、天沟处底瓦不进行粘贴,顺瓦条从天沟处不断开,盖瓦正常施工,确保天沟处仰视效果。
7、边侧收边处阳角处设置顺瓦条,收边瓦摸满浆包阳角粘贴,并运用挂瓦固定。
8、屋脊处运用湿贴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大头朝下由下自上施工,首块选用大头出头自带下挂板型瓦,粘贴时需要 平、直。坐浆需要饱满,不得下沉,铺贴后暴露沙浆部分运用与瓦片颜色相同调色颜料装饰。
作为古建筑,对筒瓦屋面的施工,要把握两个要素:一是屋面防水的问题,二是屋脊的变化起伏是否达到设计效果,是否体现了古建筑的美学价值。这也就是筒瓦屋面施工过程中应该把握住的两个重点。
在古建筑的屋面防水处理上,灰的使用相当普遍,也相当考究。泥背、灰背的使用,一般称为苫背,具有防水保温的作用。一般在望板之上做保温垫层并配合瓦顶防水,这是在木构架上的椽子、飞椽和望板铺钉好后的屋顶头道工序。当然一般的民居建筑不做苫背施工,直接就在椽子上盖瓦。讲究一点就是做双层瓦,即在椽子上铺一层底瓦,底瓦一般都是铺片瓦,然后在底瓦上盖筒瓦。
现在大量的仿古建筑的屋面是现浇砼斜屋板面,与传统的屋面防水有截然的不同。防水层处理完以后,要在屋面上做好沟距,一般设为22公分,太密显得不够亮行。开始盖瓦,从下往上,先盖滴水瓦,滴水部分应伸出檐口2公分,盖片瓦时注意上下瓦搭接应在5公分以上,一般为一搭二或一搭三,盖瓦时铺成的灰条要均;盖筒瓦时下面的灰要充实,灰不能过多外溢;挡沟要垂立放端,正脊要安平放直。所有瓦的安装都要注意接缝的处理,应感觉接缝自然、平整、美观。屋面瓦盖完后,对每垄筒瓦沟进行均匀的勾缝补隙,瓦沟逐步清理干净,达到用灰不见灰。对于这些细节,施工中要特别注意。
苏式建筑
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
目前人们所说的“苏式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建筑,都可以算是苏式建筑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苏联建筑界以批判结构主义为名,打出了“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的旗号,开始了建筑复古风潮。在“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广泛借鉴前苏联模式。“当时我们连穿的衣服都是苏联印染的蓝色大花布,学外语不兴学英语,都是学俄语,建筑上也都以苏联风格的建筑为潮流,认为这种建筑是美的、时尚的、值得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