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出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出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出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出自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意思:蜿蜒起伏、绵延曲折的五座大山只如水面荡起小小的波浪,高峻、挺拔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鉴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体现了红军藐视困难,视绵延的五岭为翻动的细小波浪,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为在脚下的滚动的小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了红军什么的精神和革命的什么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蔑视一切困难的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出处:

《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

2、难:艰难险阻。

3、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4、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5、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6、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7、乌蒙:山名。乌蒙山。

8、泥丸:小泥球。

9、金沙:金沙江。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14、岷(mǐn)山:中国西部大山边。

15、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16、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扩展资料:

1935年9月29日,毛泽东、彭德怀、林彪率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于拂晓出发,一举攻占了通渭县城,歼敌300余人。第二、三纵队也离开位于通渭县西南部的榜罗镇,相继会合于此。这时,红军士气高涨,军纪严明,受到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

当晚,红军一纵队一大队(红一团)先锋连,在通渭县城内文庙举行晚会,有200多人出席。晚会开始,先由毛泽东讲了形势和任务,以及长征目的地,陕北的状况。

他讲话结束时说:“我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诗,现在朗诵给大家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他用节奏鲜明、韵味十足的湖南腔,朗诵了《七律·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

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了红军战士( )的精神

展开全部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