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鸦片战争是在怎样的一种国际环境中发生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不能称作“亚罗号战争”“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 [编辑本段]动机与背景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候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根据利益均沾原则,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趁机谋求利益。但四国的修约要求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列强开始谋求兴兵借口。
1851年太平天国事件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强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均置诸不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再次损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同时,鸦片战争不仅使清政府的权力机构发生变化,也使一部分官绅认识到了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师夷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变局论”的思想流行开来。
清军在历时4年的抗击英法联军的战争中最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治腐败、反动,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其次是清军武器装 备落后、作战方法笨拙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已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线膛后装步枪、线膛后装火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仍是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构筑仍是露天式的,经不起侵略军炮火的轰击。作战方法上,英法联军注意水陆协同作战,以强大炮火掩护陆军登陆,陆上战斗采取散兵战术,而清军则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忽视陆地纵深设防,不懂散兵战术,所以一败再败。清政府却对此浑然不知,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清王朝 和以它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没落。
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有圆明园之事:·火劫:联军、土匪与筛土贼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所幸的是这时还未伤及建筑。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危机四伏(政治背景)
二,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经济背景)
三,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军事背景)
四,财政上,入不敷出(财政背景)
五,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们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外部原因)
六,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不料界外部的世界和时代的变化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侵略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又名英法联军战役或亚罗号战争,是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与清朝之间的战争。
公元1860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与法国合派联军侵入北京,最后在俄罗斯公使的调停下,双方签订《北京条约》:除了开放更多港口以外,还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及承认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权益。而联军在战争期间,也抢夺烧毁了清朝皇室花园圆明园,造成大量中国文物的损毁与流失。
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扩大殖民地和国外市场,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愿望,列强们共同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请略权益
海洛英和鸦片是不同东西,但是据说都是自樱栗话里提炼的东西制成的
因为利益驱使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目的、起止时间及导火线各是什么?(急)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线是: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
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
3、起止时间:
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
扩展资料:
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
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