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雷达的自检操作是按哪几个键? 船用雷达的使用图解
船用雷达的开机步骤
一、开机步骤 1. 打开雷达系统电源供电开关。 2. 天线预热倒计时结束后按电源键显示软键。 3. 按软键选中发射。 4. 学员根据现场教练员的指导正确调整、使用雷达。
二、关机步骤 1. 按电源键显示软键。 2. 按软键将雷达切换到待机状态。 3. 按软键关闭雷达天线。 4. 关闭雷达系统电源供电开关。
船用雷达怎么使用,我从来没用过,望高手指教
一、按下PWR键,绿灯亮,3分钟后出现STAND BY,按下TX/STBY键,雷达开始工作;再按TX/STBY可停止发射,设备在预备状态。
二、调整SEA、RAIN、GAIN和BRILL钮,选择RANGE量程,调节TURN钮至物标清晰出现在荧光屏上;SEA、RAIN和TURN分别有手动和自动,但是雨雪和海浪不能同时自动。
三、捕捉物标,按下ACQ MANUAL键,移动光标到物标上,按下左键,物标被捕捉。最多可捕捉50个物标。
四、读取物标数据,按下TGT DATA键,将光标移动到物标上,按下左键,物标数据被读取。
五、取消物标,按下ACQ/CANCEL键,将光标移动到物标上,按下左键,物标被取消。
六、设置方位线、距离圈,按下EBL和VRM键,荧光屏出现方位线、距离圈,旋转EBL 和VRM钮,设置方位和距离。
七、按下AZI/MODE键,进行真北、真运动、相对运动等选择。
八、按下PL键改变发射脉冲宽度。
九、按下TRUE/REL、VECT/TIME键进行真矢量和相对矢量选择。
十、按下TM/RM键,进行真运动和相对运动选择。
十一、按下OFF/CENT键进行偏心显示。
十二、按下MENU键有9个子菜单,
1.IR,按下此键抑制同频干扰(如附近有SART信号应关闭此键)。
船用雷达上英文按键对照
1 A型显示器(距离显示器) A scope(range indicator)
2 交流二极管充电 A.C. diode charging
3 交流阻抗 A.C. impedance
4 交流谐振充电 A.C. resonant charging
5 A/R型显示器 A/R scope
6 电枢控制 Aarmature control
7 绝对误差 Absolute error
8 吸收性复盖层 Absorbent overlay(coverage)
9 减震器 Absorber
10 吸收式衰减器 Absorptive attenuator
11 交流控制系统 AC control system
12 加速度信息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13 附件 Accessory
14 捕捉目标试验 Acquisition object test
15 截获概率试验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test
16 低仰角截获试验 Acquisition test at the lowest elevation
17 有源滤波器 Active filter
18 有源校正网络 Active corrective network
19 有源干扰 Active jamming
20 阵列单元的有效阻抗 Active-impedance of an array element
21 执行元件 Actuator(driving) element
22 自适应天线 Adaptive antenna
23 自适应天线系统 Adaptive antenna system
24 自适应能力 Adaptive capability
25 自适应检测器 Adaptive detector
26 自适应跳频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27 自适应干扰机 Adaptive jammer
28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 Adaptive MTI
29 加法器 Adder
30 导纳 Admittance
31 气悬体干扰 Aerosol jamming
32 通风车 Air blower carriage
33 空气滤渍器 Air filter
34 空中交通管制雷达 Air traffic control radar
35 机载引导雷达 Airborne director radar
36 机载动目标显示 Airborne MTI
37 机载雷达 Airborne radar
38 机载测距雷达 Airborne range-finding radar
39 机载警戒雷达 Airborne warning radar
40 机载截击雷达 Airborne-intercept radar
41 空心偏转线圈 Air-core deflection coil
42 护尾雷达 Aircraft tail warning radar(ATWR)
43 飞机跟踪试验 Aircraft tracking test
44 全空域录取 All-zone extraction
45 换批 Alternate the batch number
46 调幅干扰 AM jamming
47 调幅调相转换 AM/PM conversion
48 模糊函数 Ambiguity function
49 模糊图 Ambiguity pattern
50 衰减量 Amount of attenuation
51 放大器 Amplifier
52 放大元件 Amplifier element
53 增幅管 Amplitron
54 幅度鉴别恒虚警技术 Amplitude discrimination CFAR technique
55 幅裕度 Amplitude margin
56 幅度噪声 Amplitude noise
57 幅度方向图 Amplitude pattern
58 振幅量化 Amplitude quantization
59 分层 Amplitude quantizing
60 比幅单脉冲雷达 Amplitude-comparison monopulse radar
61 幅频特性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62 幅频一致性 Amplitude-frequency equalization
63 调幅信号 Amplitude-modulated signal
64 幅值-相位仪 Amplitude-phase meter
65 模拟移相器 Analog phase shifter
66 信号的模拟处理 Analog processing of signal
67 模拟信号 Analog signal
68 模拟式扫描(连续式扫描) Analog sweep
69 模-数变换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70 模拟显示 Analogue display
71 模拟测距 Analogue ranging
72 频率分析法 Analysis method of frequency domain
73 解析信号 Analytic signal
74 角度欺骗干扰 Angle deception jamming
75 角度截获概率 Angle intercept probability
76 角度噪声 Angle noise
77 跟踪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Angle tracking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78 角闪烁误差 Angular glint error
79 角增量正余弦函数运算器 Angular increment sine-cosine arithmetic unit
80 天线 Antenna
81 天线抗干扰技术 Antenna anti-jamming technique
82 天线回零装置 Antenna back device
83 天线控制系统 Antenna control system
84 孔径型天线的天线效率 Antenna efficiency of an aperture-type antenna
85 天线电轴 Antenna electrical boresight
86 天线升降机构 Antenna elevating subsiding machine
87 天线增益 Antenna gain
88 天线裹冰厚度 Antenna icing depth
89 天线锁定装置 Antenna locking device
90 天线方向图 Antenna pattern
91 天线波瓣自动记录仪 Antenna pattern automatic recorder
92 天线座 Antenna pedestal
93 天线指向 Antenna pointing
94 天线功率增益 Antenna power gain
95 天线读数机构 Antenna reading device
96 天线风洞试验 Antenna test in tunnel
97 天线测试转台 Antenna test turning platFORM
98 天线拖车 Antenna trailer
99 抗有源干扰能力 Anti-active jamming capability
100 抗轰炸能力 Anti-bomb capability
101 抗海浪试验 Anti-clutter test against the sea
102 防撞信息 Anticollision inFORMation
103 防撞雷达 Anti-collision radar
104 抗干扰试验 Anti-jamming test
105 抗无源干扰能力 Anti-passive jamming capability
106 反雷达伪装 Anti-radar camouflage
107 反雷达复盖层 Anti-radar overlay(coverage)
108 反辐射导弹 Anti-radiation missile
109 抗饱和 Anti-saturation
110 抗风能力 Anti-wind capability
111 口面阻挡损失 Aperture blockage loss
112 口面照射效率 Aperture illumination efficiency
113 区域杂波开关 Area clutter switch
114 区域动目标显示 Area moving-target indication
115 阵列天线 Array antenna
116 人工线(脉冲形成网络) Artificial line(pulse FORM network)
117 人工空间电离干扰 Artificial space ionization jamming
118 炮兵侦察校射雷达 Artillery target-search and gun-pointing adjustment radar
119 随机仪表 Associated instrumentation
120 天文雷达 Astronomical radar
121 大气吸收损耗 Atmospheric absorption loss
122 天电干扰 Atmospheric interference
123 气压开关 Atmospheric pressure switch
124 大气折射误差 Atmospheric refraction error
125 衰减 Attenuation
126 衰减常数 Attenuation constant
127 衰减器 Attenuator
128 姿态线 Attitude line
129 自相关函数 Autocorrelaton function
130 自相关器 Auto-correlator
131 相控阵组件的自动检查装置 Automatic check device for array elements
132 自动控制系统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133 自动检测 Automatic detection
134 自动录取 Automatic extraction
135 自动录取设备 Automatic Extractor
136 自频调系统的捕捉带宽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pull-in bandwidth
137 自频调系统的跟踪带宽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tracking bandwidth
138 自动频率控制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AFC)
139 自动增益控制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140 自动增益控制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141 自动噪声电平调整 Automatic noise leveling (ANL)
142 自动相位控制 Automatic phase control
143 自动改批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batch number
144 自动编批 Automatically order the batch number
145 自主显示器 Autonomous indicator
146 辅助偏转线圈 Auxiliary deflection coil
147 辅助偏转板 Auxiliary deflection plates
148 有效性 Availability
149 平均功率 Average power
150 轴向偏焦 Axial offset-focus
151 轴比 Axial ratio
152 轴系精度 Axis train precision
153 方位轴 Azimuth axis
154 方位驱动装置 Azimuth drive device
155 方位编码器 Azimuth encoder
156 方位信息 Azimuth inFORMation
157 方位大齿轮 Azimuth main drive gear
158 方位分辨率 Azimuth resolution
159 方位同步传动装置 Azimuth transmitting selsyn device
160 B型显示器(距离-方位显示器) B scope(range-azimuth indicator)
161 背射天线 Backfire antenna
162 回差 Backlash
163 齿隙补偿回路 Backlash compensating circuit
164 返波管 Backward wave tube
165 平衡式天线收发开关 Balanced duplexer
166 平衡混频器 Balanced mixer
167 平衡型参量放大器 Balanced parametric amplifier
168 平衡器 Balancer
169 平衡电感 Balancing inductor
170 滚珠螺旋传动 Ball helical gearing
171 校正气球 Balloon for correction
172 气球跟踪试验 Balloon tracking test
173 巴伦(平衡——不平衡变换器) Balun(balanced-unbalanced transfo
rmer)
174 频带扩展 Band spread
175 选频放大器 Bandpass amplifier
176 天线的带宽 Bandwidth of antenna
177 阻塞式干扰 Barrage jamming
178 战场侦察雷达 Battle-field search radar
179 贝叶斯估计 Bays estimation
180 波束圆锥角 Beam conical angle
181 天线罩波束指向误差 Beam pointing error of a radome
182 波束形状损耗 Beam-shape loss
183 方位标志 Bearing markers
184 二轴稳定系统 Bi-axial stable system
185 二进(双择)检测 Binary detection
186 双基地雷达 Bistatic radar
187 压制性干扰 Blanket jamming (blanking jamming)
188 盲目着陆雷达 Blind landing-aid radar
189 盲相 Blind phase
190 盲速 Blind speed
191 盲点 Blind spot
192 盲区 Blind zone
193 闪烁干扰 Blinking jamming
194 轰炸雷达 Bombing radar
195 校准塔 Boresight tower
196 分支式天线收发开关 Branch duplexer
197 分支式电桥 Branch hybrid junction
198 击穿 Breakdown
199 击穿 Breakdown
200 击穿功率 Breakdown power
船用JRC2253雷达操作说明书?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船用导航雷达。
1.1 无线电频率
雷达设备工作的无线电频率在任何时刻均应在国际电信联盟颁发的“无线电规则”所规定的范围内。
2. 目的
雷达设备应能相对于本船的其他水面船舶和障碍物、浮标、海岸线以及导航标志的位置,这将有助于导航和避碰。设备的安装应满足该设备所规定的性能标准。3. 性能要求
所有雷达设备均应满足下述最低要求。
3.1 作用距离
在正常传播条件下,当雷达天线架设在海面以上15米高度时,在无杂波的情况下,设备应清楚地显示出:
3.1.1 海岸线
高度为60米的陆地,距离为20海里。
高度为6米的陆地,距离为7海里。
3.1.2 水面目标
对5000吨(总吨,下同)的船舶,不管其首向如何,距离为7海里。
对10米长的小船,距离为3海里。
对有效反射面积约10平方米的导航浮标之类的目标,距离为2海里。
3.2 显示
3.2.1 雷达设备应提供首向向上非稳定相对平面位置显示,在没有外部放大装置的情况下,其有效显示直径不小于下列规定:
3.2.1.1 500 吨到1600 吨以下的船舶为180毫米;
3.2.1.2 1600 吨到10000 吨以下的船舶为250毫米;
3.2.1.3 10000 吨和10000 吨以上的船舶,一台雷达的显示器为340毫米,另一台雷达的显示器为250毫米。
3.2.1.4 若放大后的显示精度在本标准的精度范围内,也可以使用光学放大装置。
3.2.1.5 与雷达导航或避碰无关的任何信息只允许显示在屏幕有效直径的外面。
3.2.2 设备应供应下列两组显示量程中的任一组:
3.2.2.1 1.5、3、6、12、24海里以及一档不小于0.5海里且不大于0.8海里的量程组;
3.2.2.2 1、2、4、8、16、32海里的量程组。
3.2.3 设备还可以提供其他量程。
3.2.3.1 所提供的其他量程应比第3.3.2条所要求的最小量程更小,或者比第3.3.2条所要求的最大量程更大。
3.2.3.2 不应提供扫描起点延迟的量程。
3.2.4 设备在任何时刻都要清楚地指示所用的量程及两距标环的间距。
3.3 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指确定某目标到雷达天线的距离。
3.3.1 设备应提供测量距离用的下列固定电子距离环:
3.3.1.1 当设备按第3.2.2.1条的规定提供量程时,在0.5到0.8海里之间的量程上至少应有2个距标环,在其他量程上应有6个距标环;
3.3.1.2 当设备按3.2.2.2条的规定提供量程时,在每一量程上应有4个距标环。
3.3.1.3 当设备具有偏心扫描装置时,在每一量程上应增加另外的距标环,使距标环能从最大偏心点开始,一直延伸到显示器边缘。在每一量程上,附加距标环的间距应与第3.3.1.1条或第3.3.1.2条所提供距标环的间距相同。
3.3.2 设备应提供带数字式距离读数的活动电子距标。
3.3.2.1 活动距标的变化范围至少应覆盖从0.25海里到最大程度的最大距离。
3.3.3 用固定距标和活动距标测量目标的距离,其误差不超过使用量程的最大距离的1.5%或70米,取其大者。
3.3.4 固定距标和活动距标的亮度可调节,并可调到在显示器上完全消失。
3.3.4.1 固定距标和活动距标的亮度应能单独调节。{ContentPageTag}
3.4 首向指示
3.4.1 首向应在显示器上用一条直线指示,其最大误差不超过±1o。船首线的宽度不大于0.5o。
3.4.1.1 首向应以一根电子扫描线从扫描原点延伸到显示器边缘。
3.4.1.2 船首线至少应有±1o的可调范围,以便在设备安装时调整其精度达到或优于0.5o。
3.4.2 应有关掉船首线的装置。改装置不会停留在“船首线断开”位置上。
3.4.2.1 当船首线有亮度控制时,不应使船首线暗到消失。
3.5 方位测量
3.5.1 应能在显示器上迅速测定任一目标回波的方位。
3.5.2 用方位测定装置测量显示器边缘上的目标回波,其方位测量精度应等于或优于±1o。
3.6 分辨力
3.6.1 在2海里或小于2海里的量程上,在所用量程的50%~100%的区间内,对方位相同的两个相似的小目标,设备能分离地显示出该两目标的距离间隔应不大于50米。
3.6.2 在1.5海里或2海里的量程上,在所用量程的50%~100%的区间内,对距离相同的两个相似的小目标,设备能分离地显示出该两目标的方位间隔应不大于2.5o。
3.7 横摇或纵摇
当船舶横摇或纵摇达±10o时,设备的作用距离仍能满足第2.1条和2.2条的要求。
3.8 扫描
雷达天线应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和自动扫过360o方位。转速应不低于12r/分。设备应能在高达100kn的相对风速情况下良好地运 转。
3.8.1 如果确定雷达要与自动雷达绘标仪联用,则在16海里及16海里以下量程时,天线转速应不低于20r/分。
3.9 方位稳定
3.9.1 设备应有使显示方位稳定在发送罗经方位上的装置。为此,设备应有罗经输入接口。当罗经转速为2r/分时,对发送罗经的复式精度应在0.5o以内。
3.9.1.1 雷达显示器应有首向向上显示方式。当从一种显示方式转换到另一种方式时,时间不超过15秒,精度为0.5o。
3.9.2 当无罗经信号输入时,设备应能以非稳定显示方式正常地工作。
3.10 性能检查
应提供检查装置,当设备工作时能容易地判别其性能是否明显低于安装时达到的校准标准,并能在无目标情况下检查设备的调谐是否正确。
3.10.1 设备性能明显下降是指系统总的性能降低10dB以上。
3.11 抗杂波装置
应提供适当的方法,抑制由海浪杂波、雨雪和其它形式的降水、云以及风沙造成的有害回波。应能手动和连续调节抗杂波控制器。在逆时针到底位置上,抗杂波控制器不起作用。另外,可以配备自动抗杂波控制器,但必须能断开它。
3.11.1 采用小的不连续步进方式调节抗杂波控制器,应认为是连续的调节。另外,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则也可采用非旋转式的控制器调节。
3.11.1.1 如果以直线运动方式调节,在移向最左或最下位置时,抗杂波装置应不起作用。
3.11.1.2 如果用一对按钮工作,当按下左边或下面按钮时,抗杂波装置断开。应具有抗杂波控制器工作状态的指示。
3.12 操作
3.12.1 设备应能在显示器所在位置启动和操作。
3.12.2 操作控制器应便于操作者接近,并易于辨认和使用。
3.12.2.1 凡控制器使用符号之处,所用符号应符合GB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的规定。
3.12.2.2 为了移动显示器上某些参考标志的位置,例如扫描原点、电子方位线原点、电子方位线与活动距标的交点,可以采用摇杆、滚球或其他相当的控制器。参考点在显示器上的移动方向应与所有控制器动作方向一致。
3.12.3 设备从冷态启动后,应在4分钟内完全正常工作。
3.12.4 设备应具有准备状态,并能在15秒内从准备状态转入工作状态。
3.12.5 如果在强的环境光线下,为便于显示器的观察而需要遮光罩时,应予以考虑罩子的装拆方便。{ContentPageTag}
3.12.5.1 遮光罩应使操作者(可能戴眼睛)在各种环境光线下,能正常地观察显示器的图象。若遮光罩范围内有标绘装置或控制器,则罩上应留有适当的手的进出孔,以便于操作这些装置。当手伸入或离开孔时,进出孔应能自动地调节以挡住孔外的光线进入罩内。
3.13 外磁场干扰
3.13.1 当设备在船上安装和调整好后,无论船舶在地磁场中如何运动,无需进一步调整,设备的方位精度应保持咋本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3.13.1.1 应充分限制外磁场的影响,以保证设备在船上安装和调整后的方位精度保持不变。
3.14 海面或地面稳定(真运动显示)
3.14.1 如具有海面或地面稳定显示,显示的精度和分辨力至少应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3.14.2 除了在人工干预情况下,扫描原点的连续运动不应超出显示器半径的75%,可以提供自动复位。
3.14.2.1 当扫描原点移动到靠近极限位置时,设备应给出灯光报警,也可以加上音响报警,但不需要时可断开。
3.14.2.2 当采用自动方式复位时,应配以启动复位的手动控制器。
3.14.3 应能使扫描原点按照发送罗经和速度/航程测量装置的输出进行移动。还应有一个设置本船船速的手动控制器,以不大于0.2kn的增量从0起调到30kn以上。
3.14.3.1 扫描原点移动的速度应与速度输入信号相对应,其误差不应超过5%或0.25kn,取其大者。
3.14.3.2 扫描原点移动的方向应与航向输入信号相对应,其误差不应超过3o。
3.14.4 为补偿海流、潮汐及海风的影响,而在设备上动手装手动“流向”和“流速”控制器时,“流向”(海流方向)控制器应以度作为刻度,并且为了正确操作,控制器的调节应与罗经方向一致。“流速”控制器应能以不大于0.2kn的增量,在0到9.9kn以上的变化范围内输入流速数据。
3.15 标绘装置
若设备带有标绘装置时,应提供手动或自动标绘雷达目标的有效手段,所用标绘装置至少应同反射式标绘器一样有效。装了反射式标绘器,应配有单独的标绘器照明亮度调节装置,并可调暗直至熄灭。
3.16 配合雷达信标工作
3.16.1 所有在9GHz(3厘米)频段工作的雷达应能以水平极化方式工作。
3.16.1.1 所有在3GHz(10厘米)或5GHz(6厘米)频段工作的雷达,可以以水平或垂直极化方式工作。
3.16.1.2 可加一装置,使雷达在另一极化方式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应能在显示器上转换极化方式。
3.16.2 应能断开可能会妨碍雷达信标显示的那些信号处理装置。
3.16.2.1 雷达的工作应当与符合国际海事组织所建议的相应雷达频段标准的扫频雷达信标相适应。
3.17 中间转换
当安装多台雷达和中间转换装置时,转换装置的设计应做到操作简单、转换迅速。在各种双雷达组合方式工作时,雷达的性能应保持不变。
4 安全措施
4.1 除为了维修可用人工干预装置外,只有在波束扫描时天线才能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