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太虚伪了,要什么万国来朝不如直接灭了万国然后用尸体铸京观刻石记功?
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筑什么意思
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筑:
杀死敌军一万余名,建造一个高台,来炫耀功勋。出自《随书 董纯传》
筑,就是建造
重点要讲一京观
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示例】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
在《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的军队在邲(今河南武陟东南)战胜了当时强大的京观晋军,这是一个空前的大胜利,大臣潘党建议将晋军阵亡者的尸体堆筑为“京观”,说:“我听说打败敌军后.要留下纪念物给子孙,使他们不忘武功。”而楚庄王却说:“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要‘止戈’,力求不再使用兵器。国家用武是为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做到了这7件事才可以使子孙不忘记武功。现在我使两国子弟暴尸野外,是残暴;出动军队威吓诸侯,未能戢兵;暴而不戢,也不能保大;晋国仍然存在,也不算有功;这场战争违背民众意愿,不能说安民;自己无德还和诸侯征战,何以和众;让别国混乱以为自己的荣耀,也不丰财。7项武德我一项都没有,怎么能让子孙怀念?而且古代圣王是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是用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邪恶。这场战役中的阵亡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君尽忠,怎么能够将他们筑为京观?”下令将晋军阵亡者妥善埋葬。
这里所说的“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阬”字的原义是高大的门楼,而“观”与“阙”相通,也有门楼的意思。 “阬”与“坑”又可借用,也往往写作“坑”。因此史书上说的“坑”一般都是指这种残杀敌军战俘,堆在道路两旁,覆土以成小丘来显示军威、威慑敌人,而不一定是挖大坑活埋战俘。(可以想象,秦军要想活埋四十万之众的赵军谈何容易,如果先将其杀死再筑成土堆则容易得多,还能显示军威、震慑后人)
一人将十万敌军尸体做成“京观”,手段残忍,“京观”究竟是什么样子?
史上最大的“京观”就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张角起义,皇甫嵩将叛乱平定之后就将起义的十万人的尸体做成了“京观”。而“京观”就是将这些人的尸体收集起来,堆成一块,然后用泥土将其加固,最后就垒成了一面墙,这道由人尸体堆成的墙就称为“京观”。
在《夜航船》就有关于“京观“的描述:
“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历史上由很多的”京观“。就比如418年的时候夏国进攻关中,就把东晋战败的士兵的尸体堆成了”京观“,又比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就将隋朝的士兵的尸体堆成京观,一直等到唐太宗的时候,才和高句丽达成协议,毁掉京观,收敛尸骸。
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京观就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张角的黄巾军起义,皇莆嵩前去平乱。在平定叛乱之后就将十万士兵的尸体堆成了京观。虽然这个做法是非常的残忍,但是保证了国家的统一,而历史上关于他也基本上是一些正面的记载。百姓也是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虽然皇莆嵩确实很有能力,在战场上也是屡战屡胜。可是他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嗜血的魔鬼。
战场上不光是敌军,就连老百姓也是不会放过,在曲阳的时候,面对节节败退的黄巾军,在将张角的弟弟斩杀之后,此时的黄巾军已经投降了。但是皇莆嵩的决定就是”继续杀“。将这些俘虏还有当地的老百姓全都杀了。然后将他们的尸体堆成京观。
京观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古代战争后怎么处理尸体
古代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战后死亡大半,横尸遍野. 那么多尸体都是怎么处理的?不会发生瘟疫之类的传染病么? 动辄几十万大军的数字属于演义小说的一种宣传遗祸。几十万的军队不仅需要完整的补给制度,连最基本得命令传达都需要一套过硬的指挥系统,这在古代战争中几乎是无法做到的——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举例来说,万历三大征中的朝鲜之战,李如松率领的明军约在5-7万之间,土司作乱,总共调集兵力虽然超过二十余万,但是广泛的分布整个西南地区。而类似于淝水之战中苻坚的百万大军,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战场上的(也没那么大地方,苻坚的百万大军从某种角度讲,是将国内所有其他民族的军队都裹挟而至,避免远征之后国内空虚,给其他民族以可乘之机的一种对策。 同时,古代军队的伤亡比例较近现代而言是低一些的。一般认为会战时伤亡到达10%时军队就会不成建制的崩溃,如果到达20%依然还有强烈的作战意志则堪称铁军,这和工农红军或者志愿军那种死战到底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又扯远了)。由此可见,在正规会战中产生的死亡人数并不像lz所想像的那样伤亡过半。 至于所说的尸横遍野,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会战后对崩溃散兵以及平民百姓的屠杀,以及烧掠后造成的饥荒,以及屠杀饥荒之后带来的瘟疫,这一串的连锁反应往往带来了很悲惨的后果。 处理方式: 1,埋。这是一个非常标准也非常常用的办法。而且埋的话花样比较多,比如说埋成金字塔那样,埋在道路两边,外慑不臣,内安人心。这个办法主要由比较文明的胜利方采用,同时这个办法也常常用于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连带尸体处理)。 2,烧。古罗马曾经也有类似于把尸体堆成京观的示例,不过古罗马堆完之后是一把火烧掉。这个处理方法可能在中国古代采用的较少,但是游牧民族以及兵匪对这个办法非常热衷,大多数是屠杀之后的简单处理。 3,弃之不理。野战之后这种事比较多,一般在攻城战之后胜利方都会处理尸体以防瘟疫。 基本上大规模的尸体处理也就是埋和烧两种办法了,由于战场伤亡实际上并不像小说里说的死数万数十万,所以战场尸体处理中烧埋都是可行的。至于钉十字架啊,斩首砍耳朵之类的其实更多的是耀武扬威,和战后尸体处理从属于不同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