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利弊是什么?(儒学的利弊是什么?)
儒学的利弊是什么?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伦理学
儒家伦理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仁”意谓人与人之间所应建立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政治学
儒家政治理想是世界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在国际政治方面,儒家主张“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经济学
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
科学技术观
儒家不重视分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子日: “君子不器。”朱熹的解读是:“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这是儒家轻视专门人才的思想根源。明代撰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也是六次科举不中,才转而研究科技专业知识的。
儒家思想的利与弊
当然是有利有弊,至于天平应该倾向于哪一边,众说纷纭,就我个人来看,我认为还是利大于弊。儒家思想乃立国之本,治国之策,不可废止。儒家思想分为很多各方面,因此他们之于当代中国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里我可以举一个“天人合一”的例子。
从“天人合一”的中,我们看到了儒家传统的普世伦理,也明白了这种普世伦理的生命情怀之特性,更弄清楚了儒家伦理的包含性和宇宙情怀。它从人的生命价值、社会制度及生态环境方面都可以和当代全球价值和谐地融合起来。以见儒家传统地智慧并以之贡献于当代文明。儒家传统地价值观地体验是关乎个体的人的,但是其立意或动机迹最终的追求却是关乎天下苍生万物的,此二者之结合既有生命之情怀亦有宇宙普遍之道理,其全球价值的精一俱见于宇宙生成论。伦理学和人生论。宋儒张载曾这样描述过“天人合一”的伦理意义:“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在这里明确表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化生的,而且天规定了人之所以人的本性,人类社会理想的伦理制度、人对自然万物所应当遵行的伦理原则以及人对自己生命态度。只有这样,人的生命伦理中才能体现出天命精神,个人才能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人伦价值才会是普世的。这个结论也被诗意般地融汇进了他自己那四句著名的格言之中,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外交方面, 中华民族自古热爱和平,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和平。但是,我们必须有维护和平、保卫和平、实现正义的手段和力量。不然,和平只是一种无法达到的愿望,和平的诉求反而会被视为软弱和可欺。说穿了,和平的话语权不能单独存在,没有足以制止战争的话语权就没有和平话语权。这两权也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来说,其制止战争的话语权越大、越硬,和平的话语权也就越大、越硬、不战而屈仁之兵,正是因为握有强大道使对手不敢于轻易冒险的控制战争权,从而,将其逼到谈判桌上来,逼到国际法的轨道上来。在这个意义上,重新释读孔子“夹谷之会”的故事,借鉴其仁者之勇的精神,尊重和坚持国际法的立场,以及“文武兼备”的和平外交方针等等,是不无益处的。
再谈“孝”的观念:
第一, 作为传统“孝”观念本质属性的血缘亲情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情感关系
第二, “孝”观念仍然是培养道德意识的重要起点。
第三, “孝”观念仍然是致力于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而复兴儒学之文化资源的重要根基。
第四,“孝”观念仍然是稳定家庭基础、解决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支柱。现代社会虽然是一个大空间的工商业经济社会,而家庭仍然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种理性的“孝”观念当然是家庭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卸载、剥离传统“孝”观念的意识形态等因素的额外负担,促使其向原始状态和本质意义的回返与还原,并结合现代化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合理化诠释与定位,传统“孝”观念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仍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伦理价值与实践功能。
最后归根结底,我们不应该仅仅单纯讨论利与弊的问题,而是更应该研究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家思想优缺点?
优点:一、道德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尊老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二、现代价值: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为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缺点: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迷信思想。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人性,钳制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总之,我们应吸取精华,剔其糟粕,传承中华文化
儒家思想是什么?利弊分别是
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思想有优点也有弊端。构筑在儒家体系的国家制度压制任何改革,妨碍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阻止新鲜思想渗入中国的土壤,因此,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停滞不前,社会政治思想衰落,经济驻足不前。到了19世纪,中国成了西方列强的囊中猎物,沦为了半殖民地。到了20世纪30年代,几乎被日本帝国主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