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中华经典诗词分集诵读本app有故障怎么办?(我在网上找到了许多《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书,可是不知道哪本是真的,怎么办?)

中华经典诗词分集诵读本app有故障怎么办?(我在网上找到了许多《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书,可是不知道哪本是真的,怎么办?)

我在网上找到了许多《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书,可是不知道哪本是真的,怎么办?

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小学生组)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山居秋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6.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1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5.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6.《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0.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1.春雨(佚名)

  我爱春雨,它带着清新,带着甜蜜,象千万条银丝,披拂在山腰;又带着多少希望和生机,如雾如尘地飘洒在田野,把远处的物景笼罩在一层轻纱里。

  抬着脚,踩在湿漉漉的田埂;仰着脸,接受雨丝的爱抚;伸出手,捧出上天的馈赠......啊!我爱春雨,是由于她滋润着山川大地,染绿了瑟缩的枝条,唤醒了冬眠的枯草;她把甘甜的乳汁洒向大地,默默地渗入泥土,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爱春雨,更爱具有春雨精神的老师。啊,我们的老师就像春雨那样,用无声的爱滋润着棵棵幼苗,开启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忘记了疲倦,忘记了疾病;她们的路艰难而神圣,不管土地多么贫瘠,她们始终像春雨那样绵绵地洒落着,滋润着……

  啊!我爱春雨,我更爱具有春雨精神的老师。我想,人在世上,都应该像春雨一样心甘情愿地为大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22.下雪了(峻青)

  下雪了,雪下得真大,雪花儿像鹅毛一样从天上飘下来,落在山上、田野上、房子上、大树上,盖上一层,又盖上一层,全是白茫茫的了。

  外边儿静悄悄的,行人很少。

  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太阳光照在树上,亮得耀眼。山啊、田野啊、房子啊、大树啊,全变了样儿了,都穿上了白色外衣。校旁那两座小塔,都戴上了顶白帽子,比平常更好看了。

  下课后,同学们都到院子里来了。大家滑雪、扔雪球儿、堆雪人儿。他们的脸跟鼻子都冻得红红的,可还是玩得很起劲儿。

  23.我是什么(佚名)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纱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

  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结成小珠子落下来。人们叫我 “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 “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叫我 “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24.羊和水牛(佚名)

  羊跌到河中,大呼救命。

  水牛走过来看见了,问道:“羊啊,你怎么会跌到河里了?”

  羊说:“我刚才走路不小心跌下来的。”

  水牛又问:“你没有学过游泳吗?”

  羊回答:“没有学过,我不会游泳。”

  水牛说:“难道你不晓得游泳是多么重要吗?”

  羊说:“我知道游泳是重要的。”

  水牛又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学游泳呢?”

  羊恳求说:“牛啊,请你先把我救上来,再慢慢地问吧,不然……”

  水牛说:“不,不先把情况调查清楚,我是决不随便开始办事的!”

  羊着急地说:“唉呀,你如果再问几句,我就会被淹死了呀!”

  水牛说:“那么好吧,我们把谈话精简一些,我问你:以后愿意不愿意学游泳?”

  羊说:“愿意,愿意,快把我救上来吧!”

  水牛说:“很好,既然你已经觉悟,懂得了游泳的重要,那么,我马上回家去拿一本《游泳初步》给你看吧!”

  水牛回头就走,一面走,一面想:“我得先让它把《游泳初步》念熟了,然后再叫它天天跟着我学习……”

  25.寒号鸟(佚名)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做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枝,就忙着垒巢,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累了回来睡觉。

  喜鹊说:“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崖缝里冷得厉害,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烘烘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趁天晴,快垒窝。现在懒惰,将来糟糕。”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回答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就在这严寒的夜里,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发出最后的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天亮了,太阳普照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邻居寒号鸟。可怜的寒号鸟在半夜里冻死了。

  26.鼻子和嘴的争斗(龙世辉)

  鼻子下面有张嘴,嘴上面有个鼻子。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从来如此,没有例外。它们相安无事,合作得很好,好象没有听说它们闹过别扭。不过有一天,古怪的事情发生了,它们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凶,以致不可开交。

  鼻子说:“你老横在我下面,真讨厌!”

  嘴说:“你老竖在我上头,太可恶!”

  鼻子说:“你臭,一天到晚熏我!”

  嘴说:“你脏,一瞅你能把人恶心死!”

  鼻子说:“好东西都被你吃了,就数你馋!”

  嘴说:“香味儿全被你闻了,就数你毒!”

  鼻子说:“我不呼吸,憋死你!”

  嘴说:“我不吃不喝,不吸取营养,准叫你想憋也憋不住!”

  它们各不相让,各自行动起来。

  第一天僵持过去了!

  第二天熬过来了!

  到了第三天,这第三天怎么说呢?眼睛说:“哎呀,我花了!你们这是在和谁过不去呀!”

  耳朵说:“不得了啦!我鸣了,简直像打雷!你们争斗,我跟着受罪呀!”

  最后,鼻子终于松开,深深吸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说:“亲爱的,我受不了啦,我们不能再闹了,我离不开你。”

  嘴顿时觉得轻松,也长长舒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说:“好兄弟,也够我受的啦,我也离不开你哟。”

如何解决经典诵读进课堂所产生的问题

较之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的十四条精辟论述,我更认同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的观点:“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

在饱受战火之乱而导致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大门上悬挂着一条字幅: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位智者之口,然而,我知道它是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曾经读到过韩少功的一段话:“一个民族的衰亡,首先是从文化开始的,从语言开始的。侵略者从来明白,攻城莫若功心,而一个人的心里只有语言,精神惟有语言可以建筑和守护。”

为什么那篇捍卫母语的《最后一课》能令所有读过它的人潸然泪下?为什么余光中的《哀中文之式微》会令炎黄的后代子孙伤痛?

因为文化和历史是以语言的形象活在我们心里的。

“在疑惑不安的岁月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的祖国命运的日子里,能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这是踟躇巴黎街头孤独无助的屠格涅夫滴下的泪,而只有自己祖国的语言能慰藉他那颗漂泊的心。

相比于屠格涅夫对自己祖国语言的虔诚,我们真的应该感到惭愧呀!曾经一度竟有那么多中国人自己呐喊着要“去汉字化”,甚至包括我所崇敬的鲁迅、陈独秀等等文化巨擘们都认为汉字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罪魁祸首。鲁迅在《致许寿裳》中说:“汉字终当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必亡,在此时代,已无幸存之道。”“中国古书,页页害人。” 每次读到那一代文化人的此类文字,我就惊恐不安,同时又多么庆幸汉字终没有被“拉丁化”。据文字学家之言,四大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字,只有我们的汉字还幸存于世,成为当今唯一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只有我们的汉字所负载的古老的文明信息能为当今的世人读懂。

所以,当西方的那些有识之士发现中国人丢弃了自己的国粹时,不约而同地疾呼要守护中国传统文化。欧文•白壁德在《白壁德中西人文教育说》一文中疾笔:“中国人之文艺复兴运动,绝对不可以忽略道德,不可盲目从今日欧西流行之说。”他认为中国“同时必须审慎,保存其伟大之旧文明之精魂也。”尼采在潜心研读了《道德经》之后,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可是,时至今日,汉字的主要功能似乎也仅仅只是被当作一种寻常的书写符号而已,她那属于我们本民族所特有的灵魂内容似乎已经被遗忘了。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不读《论语》《老子》《庄子》,连唐诗宋词也没有读过几首。我们的孩子从会说话就开始接受外语熏陶,母语只是作为日常对话的口语交际而已,似乎只要识得几个汉字字形会说日常的中国话就完成了母语习得的课业了。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英语科也成了必考科目,中高年级的英语跟母语的课时是一样多。到了中学,外语就更加成了强势学科而高居霸主之位。有些学校每天的早读都是以背诵英语单词为主,凡读书的时间都让位给了英语。再加上科目日渐增多,天质稍好的孩子还被各种课后的奥数班、奥英班,母语习得空间越来越小。小学毕业生没有背诵多少名家名篇没关系,而没有记下一两千个英文单词却不行。

因此,从保护我们的文化使命而言,经典诵读应该进入我们的课堂。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国粹外,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引以为豪的传统?当我们发现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正被或已经被丢失得所剩无几时,作为以传承和发展文明为使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尽什么职能?

《中庸》的开篇之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告诉我们遵循人的本性发展原则而进行教化就是“道”。子思在《中庸》里还引述了孔子的一个重要观点:“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就是说,践道者要以人为本。现在许多重要的教育难题没有被解决,实乃走着一条“远人”之道。

就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之道乃至一个民族的发展之道来看,小学阶段如果得不到本民族语言的源泉浸润,汲取的是他民族潺潺溪流中的几朵浪花,似乎绚烂,可终难开出今后人生的活水之渠。任何文化的特性都以语言为展示形式。我们要认识一种文化的途径只能从语言开始,而保护语言其实就是在保护文化,可见,语言是文化不可替代的基因。属于我们民族语言的基因无一例外都浓缩在历代的典籍里。诸子百家的哲思,史实典律的精明,诗词歌赋的飘逸,政论的严谨,人情的练达,世风的讽喻,那些祖辈留下的华章哪一个文字不值得我们潜心研习呢??比如《老子》才五千字左右,可是文辞优美,思接千古,理尽终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充满汉语音律美饱含哲理美的语言,后世的文字有多少能及得上呢?再比如《庄子》,不说这本书思想之渊博,单就书中的200多个寓言故事,单是作者绮丽的文风,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俊俏幽默而精彩纷呈的语言,已足为后世惊叹。我们后来所读到的有关人心世道的说理文章,已难以见到这样集文辞优美,丰富的想像力和瑰丽的意象于一体的范本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成语、典故和精辟的哲理格言,大多数出自先秦文学和唐宋诗词中。而这些内容,当我们的人生过了青少年时代再来读,就只能欣赏,过眼即忘,很难把其中的字字珠玑变为自己的文字,化解的力道也就弱了。近代之前的语文教育,正是因为洞悉语言习得所必遵之道,故而把这些最有价值的文字让学子们在幼小时期就开始记忆。试看,那些杰出的文化之士,哪一个不是脱得了经典的熏习呢?试想,认为“捧着古书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写在“坟”的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的鲁迅先生如果不是仰仗深厚的国学功底,没有少年时代打下的文言童子功,鲁迅能以文字立言而彪榜史册吗?

再说,单从语文教学的规律而言,其一,人人皆知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绝不是靠一个老师把课文讲透就能提高的,唯一的一条途径就是阅读;其二,语言的习得并不都是以当下的实用为目的,更多的是为未来的“调用”作储备粮,整个小学阶段的语言训练应该以积累为重,以输入为主;写作、输出应该押后到高年级以及中学段。目的是节约大量时间实现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和积累目标,让孩子的内存饱满,以消弥将来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之蹇促状。因此,经典诵读训练应该是人生12岁之前的重要课业;其三,并不是所有书中的文字都能成为我们精神的内核组织。在出版业突飞猛进、各种文字漫天雪舞的今天,我们有限的人生自当要区分哪些是娱乐消遣的读物,哪些是要咀嚼消化的经典;其四,我们现在过于倚重语文课本,总认为把几篇课文穷通后就能提高读写能力。其实,就算把十二册语文书背诵得滚瓜烂熟,对每篇课文的解读再精准,没有经典的熏陶,没有大量自主的阅读,语文素养的提升依然是微乎其微的。就自主阅读的动力而言,只有在孩子突破一定的识字量,记忆中装下了一定的文化因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诱因。

我们现在把人生记忆最珍贵的黄金期耗在了几个外文单词上,把自己母语的精华弃之若敝履,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栅栏边鹦鹉学舌。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语言学习是不合乎学习之道的。最令人扼腕的是,由于错过了诵读的蒙学期,一代代的中国人读不动自己的经典文籍了。儿童期的濡染是人生最关键的教育过程。这个时期接受的如果只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单词”训练,而错过了对典范篇章的记忆训练,是个极大的损失。不由得令人想起诗人余光中的反问:当你的情人已经改名为玛利亚时,你如何叫她读懂你的《菩萨蛮》?

因此,从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而言,经典诵读进入语文课堂十分必要,并且是宜早不宜迟。

经典,是先贤者赠与我们的隐形翅膀。而只有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接受经典的熏习,才有将来的羽羽丰满。因为等我们恍然醒悟时,我们的翅膀已经经脉僵硬,不复生长的活力,吸纳之力微弱,再生之功尽失。“书到今生读已迟”是古人的追悔,何尝不是对后人的警示呢?

所幸,越来越多的有心人认识到经典的不可替代,把经典诵读当作学生的必修课业来抓。城乡的不少社区里都开设了读经典的班级,许多学校也开设了诵读课。事实证明,在如今的学生作业中,诵读是学生最轻松的作业。不要求像古人那样非得鸿篇巨幅地死背,以集体为单位,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没有限量,没有特别硬性的考核,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每天几句,集腋成裘。背下几万字的经典文字,为学生今后自能翻阅更多的经典提供资力。

就目前的教育实情分析,推广经典诵读的重责只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首先,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极难开展经典诵读课的,部分家长以自身错过经典训练的教训而逼着孩子捧读经典,但能持久者鲜矣。究其因,一是正襟危坐的诵读模式已经被证明不适合现在的孩子了,二是家长平时本人也极少阅读经典,孩子缺少榜样的激励。其次,其他的课任老师跟孩子的语言习得关系不如语文老师密切,学以致用的效果不明显。

所以,语文课要为经典诵读敞开大门。每天引导孩子诵读,也宜于孩子接受。另外,经典诵读,并不需要过多的微格技术,强调的是“读”,直至熟读成诵。正如朱自清在《论诵读》说的:“诵读只是诵读,看着书自己读,看着书听人家读。”古人认为“书不可不成诵”,还提倡“讽诵”,就是朗读和背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确乎如此。所有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基于理解还是为了记忆,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实现其目标。

谁知道手机古诗文网app进去之后就闪退是怎么回事? 之前用vivo手机闪退

请问您的手机型号是什么呢?针对您手机的情况,建议先尝试以下方法解决:

1、从屏幕底部上滑调出任务栏,再长按软件图标将该软件加人白名单。

2、进入i管家--省电管理--后台高耗电中将该软件的开关打开。

3、进入手机设置--更多设置--应用程序--全部中找到古诗文网清除数据,或者卸载软件再进入应用商店重新下载安装。

在当当网上购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本》怎么操作啊

先注册 找到书后点购买 填地址等信息 没有网银可以选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