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驻足感风凉。下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下一句是什么?)
“多情自古伤离别”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此诗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
节选如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如下: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作品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为层层加码,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雨霖铃·寒蝉凄切
萋萋芳草忆王孙,下一句是?全文是?
忆王
【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译文】
见到萋萋的芳草,实感凄凉,春天来了,为什么王孙久客不归高高的楼上有人断魂,那寂寞的思念,也只是枉然。耳边杜宇的啼声,又在增加别离的想望,只是如何听得天又黄昏,一阵阵的风雨,满庭遍是飘落的梨花。门终日是闭着的。
【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杏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开头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极度劳神远望而不见王孙归返的失落和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虚。“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写思妇怕闻杜鹃悲啼,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
月皎空山静下一句是什么,天清一雁闻上一句是什么
“月皎空山静”的下一句是:天清一雁闻;“天清一雁闻”的上一句是“月皎空山静”。
出处:出自明代诗人孙作的《客中秋夜》,“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翻译:这个秋分的夜里,诗人思念起了家乡。故园的露应该白了吧。明月皎皎,空山寂静,天气清朗,只听得那一行飞过去的大雁。南山的豆子应该熟了吧,何时我才能归隐家乡,亲自种豆耕耘呢?
扩展资料:
《客中秋夜》中作者在寂静的秋分夜里望着月亮想起了故乡,寂寥的月夜是最容易勾起诗人思乡和思人情感的,思人通过对月亮和天气、大雁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寂静空廖的思想之夜。
想着自己亲手种的红豆,诗句的结尾运用了反问句来反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归家,反问句的使用更加的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情义,透露出更加强烈的情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孙作
这首诗的下一句是?
恨不相逢未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