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上的张辽是好人还是坏人?(三国演义,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三国演义,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除了曹操都是好人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张辽
在《三国志》中,张辽为魏国建立了殊多的功勋,曹操、曹丕两父子曾多次以表、诏称颂其功绩。206年,曹操曾上表汉献帝表彰张辽、乐进及于禁:“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曹操:“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指张辽)功也。”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孙权:“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张辽大战合肥后,威震东南。他在孙权军中往来冲突,既能杀入重围救出部属,又敢于进取几乎擒住孙权,其勇猛表现受到后世称颂。孙权在赞扬吴将甘宁时,亦以张辽为譬喻,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曹丕:“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载陈寿总评,指出张辽是曹操时期当先行军建功的勇者之一:“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鱼豢《魏略》:“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裴松之注引《魏书》评曹操时亦提到:“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除了勇猛外,张辽的军事才能亦极受认同。以两件事迹最为后世军事家或小说家所称颂,其一为208年长社镇乱,其二为215年合肥之战。杜佑《通典·兵典·兵三》“料敌制胜”篇中曾引张辽屯长社时擒拿造反者之事为例,注释说明“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兵法百言中·揭暄》讲述将领的“镇”字原则时,例子亦提到“张辽令不反者皆坐”一事。
《全唐文》:“张文远身先士卒,果立殊功。”
《旧五代史·李存孝传》载:“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智证传》:“魏将张辽,唐将王彦章皆有威名。当时小儿啼不止。其母呼两人者名。而儿啼止。”
张预:“设若奋寡以击众,驱弱以敌强,又不选骁勇之士使为先锋,兵必败北也。凡战,必用精锐为前锋者,一则壮吾志,一则挫敌威也。故《尉缭子》曰:‘武士不选,则众不强。’曹公以张辽为先锋而败鲜卑,谢玄以刘牢之领精锐而拒苻坚,是也。”
王文郁:“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此张辽所以破合肥也。”
傅玄在《傅子》中曾称“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宋征璧:“张辽、赵云出入敌垒,使敌披靡,以英风猛气自足慑敌,敌不敢害也,然非大将之道。”(《左氏兵法测要》)
苏籀:“错捐金带子舆台,李典张辽安在哉。济溺我应知大略,摧锋人自得高才。”
韩兆琦《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人物形象辞典》提到张辽时称其“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忠厚坦诚。在曹魏武将群中,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格典范”。
叶适:“孙权十万攻合肥,守者七千。旁无近援,固已不自保。而辽乃募士八百,击其未合,以至尾追,几获大丑。非操之智,无以使张辽;非辽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胜负成败,盖诚以人,不在众寡。士常如此,则立于积衰甘弱之地,为预怯莫前之说,以自附于明哲者,可察矣。”
洪迈《容斋随笔》亦提到:“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
张仲宣:“张辽运筹之方,可以归之于先轨;关羽搴旗之效,可以论之于后尘。”(《对知合孙吴可以运筹决胜策》)
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卷四》有赞语颂张辽:“天造草昧,君子经纶。笃生晋侯,为魏元臣。千载嘉会,一代伟人。风云千载,孰继后尘。”
郝经:“张辽、徐晃诸将壮猛有谋,亦关张之亚匹;然失身于操,终为勇而无义。”
邵之棠《皇朝经世文统编·经武部》载赵翼《古来用兵兵多者败》:“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
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载曾国藩语:“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续资治通鉴》记载:“二月,丁未朔,夏人围兰州,数十万众奄至,已据两关,李浩闭城拒守。钤辖王文郁请击之,浩曰:‘城中骑兵不满数百,安可战?’文郁曰:‘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此张辽所以破合肥也。’”
毛宗岗:“(徐)晃之战沔水,与张辽之战合淝,仿佛相类。两人皆有大将才,故关公与之友善。”[26]“张辽之守合淝,其真大将之才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以诱敌,是其谋也。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惟大将不惧大将,亦惟大将能知大将。”
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治体》载郑观应《储将才论》提到不同类型的将领时,将张辽列为战将,与英布、王霸、刘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尉迟敬德、周德威、扩廓帖木儿等并列。以上评价均对张辽的将才予以肯定。
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罗贯中:“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黄道周:“魏围昌豨,粮尽欲归。辽请少缓,当中有机。屡视以目,发矢又稀。似可挑诱,因示德威。先附大赏,豨降不违。军中忽乱,绝不惊疑。不反安坐,反者自知。有顷有定,首谋杀之。魏恐贼至,封教相遗。贼来开教,教意颇微。唯辽有识,力战破围。孙权败走,安守合肥。为将若此,方称出奇。”
袁枚:“然而公始则霁云断指,继乃公孙洞胸。小白未僵,大黄犹射。又典韦临危之戟,横贯数人。冲张辽已出之围,再呼残卒。浅色黄衫,盖棺之衣早备。玄緌新箧,归元之面如生。可以谓之勇矣,可以谓之烈矣。”
曾国藩:“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王歆:“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梅公毅:“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
三国演义中,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好人与坏人的定义是什么?
表面上来说平民们的‘拥刘反曹’应该可以说刘备是‘正’的,而曹操是‘邪’的。有人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在三国的乱世中我认为应该没分好人或是坏人的,能者居之。如果没有一些有才能的人去管理国家,那么这个国家混乱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假设让刘备当了皇帝,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刘禅的‘才能’大家都不是不知道的了,如果让这样的人做了皇帝,国家会陷入混乱。在那时,不停的通过战争,出现了许多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司马懿,周瑜,曹操等等。‘选出’了最有才能的人当皇帝,治理好国家,也没有什么不对的,竟然汉室已经衰弱了,那么就需要有才能的人去‘接班’,如果让汉室继续这样治理下去,那么这个国家成了什么样子呢?
三国演义里的好人和坏人是谁
三国演义主要是偏蜀的,所以蜀国的大多好人,对立的就是坏人咯。
也有一种叫法是叫吴国的鲁肃为老好人,坏人的话最大的坏人应该是董卓吧
给你列几个:
好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
坏人:董卓、李儒、袁术、何进、十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