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茶诗而被誉为“茶仙”的诗人是谁?(被誉为 茶仙,茶圣等称谓的陆羽是哪朝人)
被誉为 茶仙,茶圣等称谓的陆羽是哪朝人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我们知道“茶圣”是陆羽,可谁知道“茶仙”是谁?
提起被人们尊称为茶圣的陆羽,人皆熟知,他写的《茶经》一书,流传至今,可谓是茶书经典。与陆羽同时代还有一位被人们尊称为茶仙的人,他就是唐代范阳(今河北省保定市所辖涿州市)人卢仝。卢仝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七碗茶歌》诗,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北京中山公园内西侧有个“来今雨轩”,建于1915年,是著名的茶楼,主体建筑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色彩,庭院内花草环绕,假山、小桥、喷泉、瀑布相映成趣,尤为雅致。是近代一些社会名流聚会之所。 它的得名是于卢仝同一时代的典故:唐朝诗人杜甫闲居长安,曾一度被唐玄宗赏识,得官有望。一般达官贵人以为他前途无量,便主动上门结交,可是他后来没作成官,所以对他就逐渐疏远了。一日,秋雨绵绵,杜甫贫病交迫,适一魏姓故友前去探望,使诗人既感激又伤心,因而作诗一首。诗前有一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便以“旧雨”指“故友”,“今雨”指“新朋”。“来今雨轩”是指所识新旧朋友欢聚一堂之意。“来今雨轩”匾原系民国时期总统徐世昌所书,新匾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写。当时一些社会名流,大学教授,鸿儒名医,常来此聚会。柳亚子组织的“南社”活动也曾在此举行。鲁迅、朱子清等常在这里品茶。来今雨轩茶楼有一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是指陆羽的《茶经》。“七度卢仝碗”系指卢仝的《七碗茶歌》。卢仝被称茶仙,与茶圣陆羽并称,可见卢仝在古今爱茶人士心目中的重要位置。茶圣陆羽(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与茶仙卢仝,一南一北,并驾齐驱,为茶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虽出身于范阳卢氏名门望族,但他少年时家境却十分贫寒。年轻的卢仝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为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参加科考,隐居嵩山少室山,刻苦攻读。卢仝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又称《七碗茶歌》,与陆羽的《茶经》齐名,为茶文化经典之作。《七碗茶歌》,是卢仝品尝了好友谏议大夫孟简所赠的新茶之后而作,全诗一气呵成,直抒胸臆,通过对制茶、茶品的描述和煎茶、饮茶详尽感受及联想,寄托了他对茶农的深切同情,愿为苍生请命的思想感情。
《七碗茶歌》全诗共40句(《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这开头是写清晨接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送来的好茶。孟简是卢仝大约元和六年(811年)在常州飘迫时结识的好友,二人一直保持着友谊。卢仝通过亲手打开包封、端详新茶等细节表现了卢仝这位爱茶人对茶的珍爱和对送茶人的真挚友谊。“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这段是写这样先春抽出的黄金芽似的、经精心焙制的至精至好新茶是天子、王公才能享受的,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龙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是写卢仝闭门在煎茶的情景。碧云,指新茶的颜色。风,是描述煎茶时水的沸腾声。白花,指煎茶时浮起的泡沫。“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这段叙述了诗人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每饮一碗有不同的感受,连饮七碗,气韵流畅,愈饮愈美,当饮到第七碗时,直觉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之感。这段卢仝把茶提神醒脑,激发文思,净化灵魂,与天地宇宙交融、凝聚万象的功能渲染得淋漓酣畅,对传播饮茶风气,使茶饮普及深入到民间,把人们对茶的认识提升到一种出神入化的高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难怪后世在尊称陆羽为茶圣时,不忘尊称卢仝为茶仙。形容苦思苦想、搜索诗文语句的成语“搜索枯肠”,就是由“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诗句而来。“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写到这里,卢仝忽然笔锋徒转,由高高在上的群仙,哪知人间苍生,转入为苍生请命,为辛苦的茶农疾呼,告知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至好的茶时,要知道这茶是多少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在山崖峭壁上采摘而来。唐代有贡茶制度,规定茶农必须在清明前将制好的新茶送到长安。茶当然是香的,但唐代的茶农颇是辛苦的。他们不仅忍受早春的饥寒,不顾安危攀登山崖峭壁采摘新茶,辛苦焙制茶,还得十万火急赶时间。卢仝对此愤懑不平,发出“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之呼喊。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哪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卢仝要借他的好友孟简这位谏议大夫——朝廷官员问,下界的苍生何时才能得到休生养息,何时才能得到喘口气的那一天?卢仝在形象地写茶,描述茶品、煎茶和茶神奇功能的同时,对茶农寄于了深切同情。
卢仝一生嗜茶,茶对他不仅是口腹之欲,还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他对人世冷暖的关切之情。他为生活所迫寄居在朋友萧庆山欲售的宅中时,对萧庆山写诗说“君若随我行,必有煎茶厄。”茶就是卢仝的一颗赤诚的心,一片心灵中的净土。
中国古代茶圣是谁?
茶圣是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
扩展资料:
陆羽原来是个被遗弃的孤儿,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收养,陆羽在智积禅师的扶育下,学文识字,习诵佛经,并为积公煮茶伺汤。
公元760年在《茶经》初稿写成之后,陆羽继续在江浙一带访茶,制茶,并对《茶经》不断进行订正、补充修改,到公元755年,《茶经》最后定稿。
《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
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如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经陆羽品评为上品而成为贡茶,名重京华。
陆羽逝世后不久,他在茶业界的地位就渐渐突出了起来,不仅在生产、品鉴等方面,就在茶叶贸易中,人们也把陆羽奉为神明,凡做茶叶生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陆羽像,供在家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陆羽
茶仙指的是谁呀?
茶神陆羽,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人)。陆羽出生于天门,生活在唐朝时期,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成书后,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神”、“茶圣”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陆羽》:“ 羽 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时号‘茶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