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我国斤和公斤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我国斤和公斤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我国斤和公斤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我国斤和公斤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我国斤和公斤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最早见于国民党政府1929年公布的《度量衡法》。

斤和公斤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千克kilogram最初法国规定在4℃时1分米3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后来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在1819年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为国际千克原器。它现今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所有计量的测量都应溯源到该千克原器。 质量单位 古代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情况相似,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在波斯用卡拉萨(Karasha)作质量的单位,约合0.834千克,埃及用格德特(gedet),约合9.33克。 我国秦代度量衡制度中规定: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与现代国际单位制比较,1斤约合0256千克。 英制中以磅(pound),盎司(ounce),打兰(dram),格令(grain)作单位:1磅=16盎司=265打兰=7000格令 不列颠帝国曾用纯铂制成磅原器,它是高约1.35英寸,直径1.15英寸的纯铂圆柱体。 最初的千克质量单位是由18世纪末法国采用的长度单位米推导出来的。1立方分米纯水在最大密度(温度约为4摄氏度)时的质量,就定为1千克。 1799年法国在制作铂质米原器的同时,也制成了铂质千克基准,保存在巴黎档案局里。 后来发现这个基准并不准确地等于1立方分米最大密度纯水的质量,而是等于1000028立方分米。于是在1875年米制公约会议之后,也用含铂90%、铱10%的合金制成千克原器,一共做了三个,经与巴黎档案局保存的铂质千克原器比对,选定其中之一作为国际千克原器。这个国际千克原器被国际计量局的专家们非常仔细地保存在特殊的地点,用三层玻璃罩好,最外一层玻璃罩里抽成半真空,以防空气和杂质进入。随后又复制了四十个铂铱合金圆柱体,经过与国际千克原器比对后,分发给各会员国作为国家基准。跟米原器一样,千克原器也要进行周期性的检定,以确保质量基准的稳定可靠。参考资料:http://ju.qihoo/1444092/c_dsc_1444207.html

我国何时以斤改成公斤的?

我国没把斤改成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沿用「市用制」,但1市斤为16两。

我国的市斤,于1959年6月起执行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由1斤为16两改成1斤为10两。

“斤、里”这些单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先来说说“斤”

中国固有的度量衡。重量的情形较为怪异:1石是120斤、1斤是16两、1两是10钱、1钱是10厘。换句话说,石和斤间采十二进制,斤和两间采十六进制,而两、钱、厘间又采用十进制。还好,现在已甚少使用「石」这个单位,否则换算起来就更麻烦了。

从战国到东汉基本上变化不大,这六、七百年间,1斤在250公克上下。

然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度量衡的数值开始增大,主要是天下大乱,两百多年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竞相增大度量衡,便于聚敛。举例来说,将斤增大,收的粮赋就可增多,老百姓缴交的数额不变,实质上却变多了。

隋、唐统一时,1斤增加到600公克左右,此后又固定下来,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工商部颁布度量衡统一标准,规定1斤等于596.8克。

民国成立后,有识之士主张采用公制,中国固有的度量衡和国际不能接轨,换算起来极不方便,但由于政局不稳,一直没能实现。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随即成立「度量衡标准委员会」,研究实施公制的可行性。当时有人建议采用激进的做法,最后采纳了徐善夫、吴承洛的折衷方案:在实施公制之前,先实施「市用制」作为过渡,也就是1公斤等于2市斤,1市斤为500克。民国十七年公布后,渐渐普及开来。

再来说说“里”的演变

一、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知道一里三百步

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

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二、以商尺(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里长度的一次重要演变。商尺,传说为商朝的尺,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这种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步为五尺。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时明确规定里制为:“五尺为一步,二步为一丈,十丈为一引,十八引为一里。”在“新制说略”中指出:“长短度分为两种:一曰尺度,以尺为单位,所以度寻之长短也。一曰里制,以一千八百尺为一里,用以计道路之长短也。里制即积尺制而成。盖道里甚长,若仅以尺计,则诸多不便,故必别为里制。”这里把尺制、里制作为基本长度单位列出,在当时是有新意的。

据上述清光绪末年所立里制可知:一里为营造尺1800尺。弧敞岗缎瞢等哥劝工滑营造尺一尺等于0.32米,所以1800尺,等于576米。因今市里一里为500米,所以以营造尺计里则一里为今市里的115.2%。

三、第三次中国里制的变化,发生在民国时期,“公元1929年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这次制定的里制一直沿用至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并与其结合。所谓继承中国里制特点表现在:从周代开始中国传统里制为一里300步,这次里制为一里150丈,而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二步为一丈,则150丈恰为三百步。所谓吸收西方米制与之结合表现在:“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则是以西方的米制表示中国的里制,而中国的市尺则变为西方一米的三分之一。这样二者融为一体。由于这次制定的里制,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所以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