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鲸会弃陆奔海?(为什么鲸会灭绝)
为什么鲸会灭绝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以濒临灭绝。
脑筋急转弯 鲸鱼为什么会集体自杀
鲸鱼集体搁浅不是自杀
“鲸鱼墓地”又有“集体自杀”
在众多的“自然之谜”中,鲸鱼的“自杀悲剧”无疑是最悲惨最牵动人心的一幕。10月26日,野生动植物管理人员说,在24小时内,近140头巨头鲸先后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海滩集体搁浅。先是60头巨头鲸冲向沙滩,几小时后,又有80头巨头鲸在同一地点搁浅死亡。由于鲸鱼搁浅地点很难抵达,救援人员只能将几头鲸鱼送回大海。
塔斯马尼亚岛素以优美风景和宜人气候闻名于世,但几乎每年这里都会发生大批鲸鱼搁浅死亡的事情。据统计,过去80年间,此地共发生过300余起鲸鱼“集体自杀”悲剧。用澳洲媒体的话说,塔斯马尼亚就像是鲸鱼群公认的墓地。但科学家们至今不能确定,为什么鲸鱼选择这里作为生命的归宿?世代栖息在大海里的鲸群为什么会突然之间一反常态冲向海滩,它们真的在上演“集体自杀”的悲剧吗?
与捕食有关
人们在为鲸鱼惨死扼腕痛惜的同时,对它们不合常理的古怪行为也感到困惑不解。传统观点认为,鲸鱼在追捕食物时,无意中陷入了海岸上的沙滩。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许多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都出现了骨头坏死现象。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它们浮上海面的过程过快。抹香鲸能潜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们突然迅速浮上浅海,体液中的氮气就会涌出形成气泡。如果气泡纠结在组织中压迫神经,就会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其肌肉缺氧。抹香鲸“自杀”很可能是他们觅食时升水过急而付出的代价。
中了轮船的毒
日本学者岩田久人在搁浅致死的动物尸体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毒物。这些毒物来自于航海公司每年在船底涂刷的涂料。他认为,鲸鱼或海豚喜欢沿着船舶航线游戏追闹,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内脏首当其冲受到溶于水中的有机锡涂料的毒害,辨别方向的功能遭摧毁,从而搁浅身亡。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达琳·凯顿在对巴哈马群岛的殉难鲸鱼做尸体解剖时发现,这些鲸鱼的内耳普遍有出血现象。他认为这极有可能是美国海军舰艇上使用的大功率声呐,造成鲸群丧失辨别方向的能力。
太阳活动干扰鲸鱼定位
阿根廷学者对发生于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鱼集体自杀事件分析后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了地磁场异常,发生了“地磁暴”,这破坏了正在洄游的鲸鱼的回波定位系统,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错误。
美国一位地质生物学家发现,鲸鱼自杀的地点大多在地磁场较弱的地区。他认为,鲸鱼通常是顺着地磁场的磁力线方向游动的,而进入地磁场异常区的鲸鱼,往往还未反应过来就搁浅到沙滩上.
抹香鲸为什么会集体自杀?
高度智能的鲸和海豚弃海集体登陆自杀,海洋生物学家对这一现象一直迷惑不解。
在澳大利亚,有人认为这是鲸为了躲避鲨鱼,企图在多石的海湾中找到庇护所;有人说是船舶发动时的噪声使得它们迷失了方向。
美国鲸学专家阿·格奥德教授认为,抹香鲸是一种眷恋性很强的动物。当一头抹香鲸在海滩遇难时,只要它通过定向声响系统发出呼救信号,其他同类便迅速赶来奋力相救。如果没有脱险,其他同类也不会弃而离去。正是这种长期的种群生活方式造就了它们保护同类的本性,最后酿成了它们集体自杀。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卡西别克博士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抹香鲸是通过磁性感觉器官来辨别前进方向的。而大海中的地球磁场分布有两种情况:一是逐步增强的磁区域,它到了海底大山等处就成了磁场极强区;二是在磁场增强区的外围有一磁场减弱区,它的临近一端是极弱的磁区域。
而抹香鲸必须经过极弱区才能游往磁场极强区附近。虽然这里的磁力极弱,会使抹香鲸的第六感官失灵,但凭着经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会本能地继续勇往直前,到达磁场极强区附近,追捕猎物。可哪里知道有些海岸也是局部磁场的极弱区,于是在磁感失灵的情况下,抹香鲸依然本能地冲向海岸,企图游到磁场极强区。这种徒劳致命的冲撞造成了集体自杀的悲剧。
美国国立海洋渔业部门的布赖恩·戈尔曼博士,通过仔细查看自杀抹香鲸的尸体,发现它们的皮肤和嘴部都有严重溃疡,特别是皮肤又出现了同肌体分离的现象。解剖尸体后,又发现其胸腔、腹部、心脏及肺部均有红色液体。
细菌培养的结果表明,这些鲸都感染了弧菌属或其他病菌,它们的免疫功能已相当脆弱,正是这种传染病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因此,戈尔曼认为,抹香鲸集体自杀是人类对海洋的严重污染,致使病菌迅速繁殖的结果。
蓝鲸为什么濒临灭绝?
1、环境污染
鲸鱼搁浅事件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发生,使它正成为鲸鱼数量不断减少的一大关键因素。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们认为是环境污染导致鲸鱼的搁浅,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了鲸鱼的感觉。
另外,军舰声呐和回声控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会使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从而使受惊的鲸鱼纷纷搁浅。
2、全球变暖
不断飙升的海洋气温,使适合鲸类动物生存的环境不断缩小。气候变化导致鲸鱼栖息地环境变化,从而减少了其食物来源。因此,近几年来大量鲸鱼正在遭受着饥饿的威胁。
3、人类残忍的“杀戮”
如今,捕鲸活动依然猖獗。尽管国际捕鲸委员会于1986年宣布禁止商业捕鲸,但世界并没有停止对鲸的捕杀。日本捕鲸船依旧以科学研究为幌子,继续从事捕鲸活动。
现在,日本这种捕鲸行为,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但日本商人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对各国环保人士的抗争充耳不闻。
捕鲸与反捕鲸行动是一场持久战。回顾这场已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行动,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令人惋惜的是鲸鱼的数量并没有明显恢复。在经受了几经起伏的捕鲸潮的摧残后,鲸鱼的身影正逐渐消失在大海的深处。
扩展资料: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幼鲸重约2吨半,长约7米。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
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生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
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
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一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鲸鱼,你为何自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