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十九世纪末西学东渐有哪些特点?
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有什么特点?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
说明从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如何渐进的?.
简单说几句,请自己细化 进程: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如何:从地域上游动那沿海向内陆;地位上由民间向政府、官方;身份从知识分子到商人再到官僚;态度上从排斥到不重视到重视 特点:片面追求实用科学、应用技术,并没有根本的从体制上进行学习,是披着资本主义改革外衣的封建制度内部关系调整 说明:生产力需要以制度相配合,相互促进,但是中国情况没有资本主义生长的空间、环境,封建地主阶级也不可能进行触及其根本利益的社会改革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中国近代历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的这段历史.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错综复杂,国际间是殖民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搜狗问问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15,16世纪左右新航路开辟后)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
晚清西学东渐的阶段特征
(l)“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使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传统的“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政,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概要说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阶段性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
西学东渐的阶段性特点:西学东渐的阶段性特点就是从器物层面逐渐到政治制度、思想方面的层面.鸦片战争前后,魏源、林则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武器方面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先后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从整个军事层面学习西方.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从政治层面提出学习西方
晚清西学东渐的阶段,特点,主要内容及影响
东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但在一百多年的“西学东渐”潮流之前,即16至18世纪,世界上却发生着与之相反的交流,即“东学西渐”.
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显现.
特征:对抗→和好→对抗→完全屈服.原因和影响:①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开拓世界市场,把矛头指向中国,试图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清朝统治者愚昧落.
简要概括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特征
1一部分中下层的开明官吏和广大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最先发起的,真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 2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介绍传播西学 3学习的东西没有真正转入实践
回顾必修一中,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国内外形势分析"西学东渐"出现.
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危机加深2,如果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有太平天国起义带来的统治危机3,鸦片战争后中国同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西学得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