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解放战争以后为什么不给地主读书?

解放战争之后为什么有的人这么有钱有的人这么穷?

那时候还没土改,还没拿地主富农开刀.实际上财富本身没有错,错误的是取得财富的手段.那些地主富农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好人,没有宣传上说的那样子.也只是条件比贫民稍好一点,也没多少钱的.结果就是把全国人民都变成了穷人,地主、富农因为经济状态都成了迫害对象.也不看是不是做过坏事的.最终都集体化了,成了政府的.

解放战争以后为什么不给地主读书?

解放后的土改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意义有何不同

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试图尝试建立起完整的土地公有分配制度.区别在于实施的力度和方法不同.解放战争中的土改由于尚处于战争状态,无法进行彻底的土地征收和分配.同时也不可能将所有中富农、地主完全消灭.因此采用的是相对柔和的“团结中农、打倒富农、地主”“争取开明士绅、减租减息”的政策,基本也没有试图从肉体上消灭.解放后的土改由于大陆战争已经基本完成,政府有了充足的物质和法理保证进行彻底的土改.因此所采用的手段就比较暴烈.不仅已不争取富农、地主,连一部分中农都被划为斗争对象,相当多的地区出现了肉体消灭地主、富农阶层的斗争案例.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富农的政策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什么变化?原因何在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按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贯彻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对地主实行怎样的制度?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对地主实现的是专政的制度.

解放战争时期,规定减租减息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文件使什么 ?

1946年华北解放区基本确定下来的时候,后方根据地已经稳固,日本已经投降《45年8.15日》采取了改减租减息为没收分配的政策.这也是党从利用地主土地到,收回土地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党在历史上的几次土地变更是与党的所处地位分不开的.你可以借鉴一下《中国土改历程》看一下.

解放战争时期,规定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文件是什么文件

12月27日,红七军在广西右江地区发表《土地革命》的施政 纲领.文件决定:(1)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归苏维埃公有,分 给农民耕种.(2)对待富农,在革命初期吸收其参加革命,但要和 他争革命的领导权.(3)农会和苏维埃政府要以雇农、贫农为中 心,巩固雇农贫农的领导权.中农是土地革命可靠的同盟者. (4)对年满16岁能自力耕种的村民,分给一份土地.

为什么要提出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政策?

现实状况: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据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仅有约20%一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我们民族屡受侵略、压迫及贫困、落后的根源,亦是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为了废除封建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为了推动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流传“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其中,“挖蒋根”是指

答案B 要准确理解“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含义.“前方”与“后方”、“打老蒋”与“挖蒋根”相对应.“前方”指国统区,“后方”指解放区,“打老蒋”指解放军的作战,“挖蒋根”指土地改革,铲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在农村的统治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我国的土地政策

依靠贫农,保护中农及小手工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在农村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因为当时农民人口最多,而土地改革运动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使解放战争获得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源泉﹐有力地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