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论题为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

论题为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

(1)观点:工商立国;与列强展开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2)原因: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3)特点:现代化启蒙.原因:资本主义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探索.(4)作用: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的“东西方碰撞与交.

评分标准:一等(12—9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 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

(1)希腊罗马文化.(1分)不是,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1分)(2)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分)(3)理性.(1分)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

⑴特点:回避制度不断完善;回避制度越来越严格.(2分) 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遏. 官员转换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4分) ⑵不同之处:西方轮换制建立在选举制度基.

(20分)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

(1)政治上维护宗法家长制、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一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思想上一儒 家思想(仁义道德)为核心.(2)14世纪以后,欧洲先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6分)人类文明在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中获得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因此,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因此,他们非常善于学习外国.(2)因为在古代,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先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领先世界,日本人学习中国,就是在学习先进国家.(3)大化改新.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要实行改革开放,积极采用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改革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改革.

评关于16世纪到18世纪中后期西欧社会发展推动力的观点

文化学派代表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精神的发现问题和扩张动力是18世纪的重要观点.在文化上,自我实现是它的根本.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影响!

(36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7—18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3分)19世纪: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3分)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

材料一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

(1)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或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反对教会神学思想)(2分).人文主义(1分)(2)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

说出2种中西方文化具有不同象徵意义的生物,并做简要介绍(除.

【猫头鹰】:猫头鹰是鸮形目夜行性猛禽中部分种类的统称.许多鸮在耳上方有直立. 中方文化中,猫头鹰象征黑暗和死亡;西方文化中,猫头鹰象征智慧和博学.【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