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王翦父子手握重兵没有造反,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王翦王贲父子灭了几国

王翦父子手握重兵没有造反,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王翦王贲父子灭了几国

为何秦朝大将王翦父子在统一六国后便销声匿迹?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强盛的秦国在秦始皇的统领下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强大国家。而王翦、王奔父子就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军事助手。

赵、魏、楚、燕、齐五国全是王翦、王奔父子率兵攻下的,可以说是功高盖世。而位高权重、功高莫赏的武将从来都是受皇帝忌惮的,所以王翦急流勇退不在参与朝政,彻底隐退。王奔也退出一线部队,不在带兵打仗成为秦始皇身边的大臣,对于他的最后记载是公元前219年跟随秦始皇东巡。

王翦、王奔父子虽然不在带兵,但王家作为大秦将门世家并没有没落。王奔的儿子王离继承父亲的职务,追随蒙恬北击匈奴、守卫边疆,战功卓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与秦始皇少子胡亥合谋赐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王离成为秦朝北疆军团统帅。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中,王离被项羽击败俘虏,之后自杀殉国。秦朝虽然灭亡但王家的荣耀并没散去,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琅琊王氏被称为“华夏首望”,是中国古代最顶级的门阀士族,在东晋时期号称“王与马,共天下”。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36个驸马、186位文人名仕。

太原王氏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东汉末年大家熟知的王允王司徒就出身于太原王氏。到了隋唐时期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望,是中国最后的贵族

王翦出征为什么要和秦王要很多奖赏呢?

为了自保罢了。自古建立大功的臣子,最怕的是什么?君主的猜忌!所以臣子要做的,就是打消这种猜忌,避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王翦出征前讨要赏赐,就是要告诉秦王,我的志向有限,我要的就是足够的钱财土地,给我钱我就满足了。凡古之帝王,尤其是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猜忌之心往往更盛。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和建立大功的臣子,都是君主的重点防范对象。在君主心中,臣子帮忙打天下,要的是什么?无外乎两个:钱和权。你如果不要钱,那就只能是要权,权力越来越大自然就会威胁君权,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最后只能除掉。所以臣子要摆脱这个命运,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显得自己贪财,要么主动交权归隐。

王翦就是要钱,显得自己贪财,既然秦王看王翦就这点要求,那就可以轻易满足,戒备之心自然消减。类似做法的还有汉初的萧何,因为刘邦猜忌心重,萧何又一直深受刘邦器重,在朝中颇有威武,为防止刘邦除掉自己,也只能显示自己贪财。于是,萧何纵容家人强占民田,欺凌乡里,自己也来适当的徇私贪财,于是刘邦表面很生气,把萧何投入大牢关了一段时间,实际上心里已然放心,释放萧何后官复原职,信任依旧。

王翦出征前讨要赏赐,就是要告诉秦王,我的志向有限,我要的就是足够的钱财土地,给我钱我就满足了。凡古之帝王,尤其是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猜忌之心往往更盛。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和建立大功的臣子,都是君主的重点防范对象。在君主心中,臣子帮忙打天下,要的是什么?无外乎两个:钱和权。你如果不要钱,那就只能是要权,权力越来越大自然就会威胁君权,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最后只能除掉。所以臣子要摆脱这个命运,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显得自己贪财,要么主动交权归隐。

古代诸侯手握兵权,为何不造反

造反一但失败会被诛九族的。而且是“不赦之罪”。诸候本身是不受法律管束的。遇到犯罪行为,只能“八议”处理。

   所以,因为要冒极大政治风险,一般情况下诸候是不会造反的。反而会维护阶级统治。只要保全政治制度才能保障他们的权益。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王翦父子独灭五国很简单

王翦没灭五国 灭了3国 另两个是他儿子灭的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前229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赵国遂亡 秦派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打楚国,楚王负伤被俘,楚亡早在前227年时,燕太子曾派荆轲前往刺杀秦王,未成,秦乘机于前226年攻下燕都苏城,燕王喜迁到辽东,至前222年,秦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1]。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