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古诗《淡薄相遭心已嬾》怎么理解? 凤归云柳永阅读答案

古诗《淡薄相遭心已嬾》怎么理解?凤归云柳永阅读答案

沉沙无故迹,人事殊今昔。浪霞穿水净,抚躬卿自适,这首诗解释是什么

出自 唐•李世民 «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这四句大意是:沙砾累累,掩埋了旧日痕迹;人事变幻,今是昨非;浪花在阳光下翻腾,反射出霞光,穿透水面;抚慰着胸口自我排解。

《经破薛举战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作。这首诗是在统一中原之后,李世民重经殊死决战大破薛举之地,抚今追昔发出的感慨。这首诗全篇采用今昔对比,既有英姿勃发的少年豪杰的形象,又有气概浩瀚的英年帝王的形象,既有激烈的沙场征战描写,又有和平时期的图景。

这首诗题下原有小注:“义宁元年(617),击举于扶风,败之。”可知此诗当作于陕西扶风。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公元617年夏天,李渊与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太原起兵,迅速控制了渭水流域。不久与敌对割据势力薛举大战于长安西路要塞扶风。扶风一役为日后扫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首诗前十句是描写诗人当年的英姿豪气和与薛军激战的情形。前四句:“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诗人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后六句:“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诗人以一系列新颖的意象来作比喻:唐军在征战之时,其锋芒所向,有如惊电骤起,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鲸鲵,古人认为是凶猛的大鱼,雄者为鲸,雌者为鲵)彻底消灭。在这六句中,诗人略去了战争中的细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一气直下,势如破竹,力如千钧。

第二大段写重过战地的所见所感。前两句:“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诗人来到扶风战场,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这四句正是他所看到的场景。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看不出什么迹象了,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减灶”,语出《史记·孙子传》,齐将孙膑用增兵减灶的计谋,以示兵力虚弱,诱魏将庞涓进入包围圈,将其歼灭。这里的“减灶”,实指军灶,同时也补足了上一段对战争的描写:不仅有战场上的力的明争,而且有帷幄中的智的暗斗。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那中原上的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远处的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平天下,才深感自慰。

这首诗全篇采用今昔对比,既有英姿勃发的少年豪杰的形象,又有气概浩瀚的英年帝王的形象,既有激烈的沙场征战描写,又有和平时期的图景,既有世事沧桑,万物无常的感慨,更有气吞长河刚健奔放的帝王气概,既丰富了人物性格,又增加了诗歌的张力。

这首诗除开始二句和结尾二句为散句外,中间全是一对一对的联句,排叠而下,它在语言的工整和词性的对偶上,继承了齐梁诗的特点,为唐诗逐步向排律发展,首开风气,是一种创造中的探索。

请大侠帮忙解释这两首诗。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这是唐朝名相李泌七岁时对对联的故事。李泌幼时就有神童之称,7岁那年,唐玄宗召其进宫。当李泌入宫晋见时,唐玄宗正兴致勃勃地与燕国公张说下棋。唐玄宗想试试他的才能,便示意张说考考他。张说以棋为题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你能用方、圆、动、静四字来比喻弈棋的道理吗?”年幼的李泌立即脱口吟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明显比宰相的高。

  方如行义,就是你在仗义直行时应该堂堂正正;圆如用智,人的智慧要很周全要进退舒缓,不能是直来直去;动如逞才,动的时候就像你的才华横溢,才华横溢时你要动、飞扬;静如遂意,当你一旦领悟到意思的时候,一旦真的看透了真正的含义时,你要很静,因为你到了另外一种境界。

  所以“智圆行方”被古人当作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许多人以此为治家之道。

  中国近代的教育家黄炎培也曾给儿子写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他以古铜钱为喻,要求子女外表随和,内里严正,谦虚谨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这可谓是经验之谈,方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人格与灵魂正直刚健凌然不可犯;圆的是处世为人,张弛有度。所以外圆内方,不是虚伪圆滑,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粹,是中国具有社会良知的人格体现。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

  人生在世,要懂得方圆之道,即要遵守做人的“方”,也要学会处事的“圆”,一个人如果过于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会碰的头破血流。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正义凛然,坚持真理,宁折不弯,“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还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功绩卓著,却刚正不阿,不能揣摩圣心,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在风波亭。人们敬仰尊崇他们的高洁品质,却更痛惜他们的悲惨结局,难免为之扼腕叹息。

  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外方内方的鲠直之士,在君主开明的盛世尚可以全身,尚可以报国,如汉武帝时的汲黯,唐太宗时的魏征等;在君昏臣佞的末代衰世,则既难全身,更难报国。

  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先贤却在这小小钱币中悟出许多的道理。

  方是立世之本,圆是处世之技。也有许多人学会了技艺却丢失了根本,内圆外圆的佞幸小人,也不绝于史。唐代的陈希烈唯“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的马首是瞻,被人讥为“伴食宰相”。宋朝的“三旨相公”更厉害,要言不烦,除了“领旨”,“宣旨”,“交旨”外几乎别无一言。虽然他们跟残民害国的巨奸大憝还有所不同,但尸位素餐,误国误民。

  哲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何做人,则是终生的考题,它需要智慧的人生指导。也可以说大智若愚,也可说成是“装糊涂”。王允之佯醉避杀身之祸;阮籍装喝高了却与皇孙女之婚;郑板桥以“难得糊涂”为立身之本,这均为“人情练达”中的极品。

  李泌七岁就能做此赋棋诗,堪称奇才。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帝,其间四落四起,位至宰相,封邺县侯。连为四帝宠幸,史所罕见,其一因李泌忠心可鉴,所言所行无不为皇帝江山;二则李泌智比张良,洞彻人性,宠辱不惊,功高不傲,功成即去。三则李泌进谏建言极具策略,总是设身处地,循熏善诱,感悟帝心。由此,他为朝廷选荐、保全了一批中唐名将,在处理外交事务上,多谋善断,屡见奇效。在中唐内忧外患之际,朝廷能维持政局的基本稳定,李泌功莫大焉。

  人生如歌,喜好不同,观点自然也不相同。用一个大写的“人”字行走于这个曲曲弯弯的世间,不管是方也好,还是圆也好,没有固定的限制,一切全凭自己的智慧主宰。记得有这样一句古语:“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大概是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内方外圆”了,就可以非常圆融地与世间和谐相处了。

柳永<凤归云>解释和赏析

《凤归云》体现了柳词的特色,就是摹景状物写的非常真切,用语不因袭,不套用,以亲身目之所见,身之所感入词,因而柳词的气息是很清新滴。“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稍。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写的非常生动,读之如身临其境。上片写景,下片写的则是柳永自己的心意。柳永心怀高志,但命途奄蹇,每求而不成,一辈子在社会底层辗转挣扎,在仕途上非常落魄,果然是驱驱行役苦,苒苒年华老,追蝇头小利,逐蜗角功名,浪得虚名很大,实惠一点也没捞着,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