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 孙传庭后人孙殿英
孙传庭为什么后来打不过李自成
有这么一位大将,他忠诚耿直,能征善战,最后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但是死后却得不到崇祯的抚恤。他就是孙传庭,大明最后的基石,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到底有何本事,能得到如此赞誉?
崇祯9年3月,孙传庭主动请缨,担任陕西巡抚!从此孙传庭完成由文官转变为武将的华丽转身。
虽然陕西巡抚官职挺大,但是孙传庭既没兵又无饷,因为朝廷给不出!尽管困难很大,但是这并没有吓退孙传庭。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孙传庭就打造了一支铁血强军——战斗力在明末排名第二的秦兵!
秦兵的特点是以亲戚关系建立的陕西特色部队,军中士兵们大多为亲戚,这样一人战死可以激起全军复仇的斗志。
崇祯9年7月,孙传庭带着仅训练了四个月的秦军痛击高迎祥,高迎祥打不过孙传庭,于是想从子午谷进入陕西,偷袭西安。孙传庭对高迎祥的作战方案洞若观火,他率领大军在子午谷的出口黑水峪设伏。15天后,当疲惫的高迎祥大军终于到达黑水峪时,被以逸待劳的孙传庭大军打得大败,高迎祥本人也被俘,后来被押至北京凌迟处死。
崇祯11年,孙传庭与洪承畴珠联璧合,两人在潼关设伏,打得李自成仅以18骑兵落荒而逃。自此,崇祯朝的民变基本被扑灭,大明看到了曙光。同年8月,清兵入侵,京师戒备,崇祯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拱卫京师。
由于孙传庭主战,得罪了当时的主和派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太监高起潜,杨嗣昌于是向崇祯建议,将秦军留下用于守卫蓟辽。孙传庭极力反对,认为“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
但是,由于杨嗣昌深得崇祯的信任,崇祯决定听从杨嗣昌的建议留下秦军。孙传庭急怒攻心,耳朵失聪了,孙传庭不得不向崇祯请病辞职。但是杨嗣昌还是不放过孙传庭,他向崇祯进谗言说孙传庭是对皇帝留下秦兵的决定不满,因此托病辞职。昏庸的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将孙传庭投入大牢关了三年!
在这三年时间,李自成果然像孙传庭担忧的那样,因为秦兵被调走,李自成重新发展壮大起来。此时杨嗣昌已死,崇祯手上可用的大将不多,于是在崇祯15年2月,崇祯将孙传庭放出来,将扑灭农民军的希望寄托在孙传庭身上。
但是此时的农民军早已非吴下阿蒙,他们的装备和实战经验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孙传庭的境遇还是和三年前一样——无兵无饷,要靠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尽管困难重重,孙传庭还是像变戏法似的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招募到一支大军。
期间崇祯的不断催促孙传庭出战李自成,孙传庭上书说兵新募,不堪用。请求崇祯给一定的时间练兵,但是刚愎自用的崇祯拒绝了。崇祯15年10月,孙传庭在崇祯的压力下,不得不率领一帮新兵蛋子,与李自成决战。
孙传庭率领的新秦兵与李自成的大军在鲁山与郏县之间相遇。孙传庭决定智取,他先设下埋伏,然后派总兵牛成虎为诱饵,吸引李自成部进入埋伏圈。李自成果然中计,进入埋伏圈。孙传庭指挥军队追击农民军30多里,打得李自成损失惨重。可惜天公不作美,此时下起倾盆大雨并且持续多天,客场作战的孙传庭的粮草供应不上,将士们只能采集没有成熟的青柿充饥。
狡猾的李自成命人将缴获的金银财宝全部扔在地上。这时孙传庭所担忧的新兵不堪用的缺点暴露出来,他们不顾军令一窝蜂地哄抢李自成军丢弃的珠宝。李自成看到孙传庭的阵型已乱,于是挥师反击,此役孙传庭先胜后负损失惨重,不得不帅军撤回陕西。
孙传庭在战败返回陕西后,打算防守潼关。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孙传庭重新招募到十万新兵,他敏锐地察觉到李自成必定会攻西安,而潼关是取西安的必经之道。只要守住潼关,李自成必定粮草不继,那时官兵再出击,胜算很大。但是昏庸的崇祯不听孙传庭的解释,勒令孙传庭出潼关与李自成决战。崇祯16年8月,在崇祯的不断催促中,孙传庭被迫帅十万大军,越出潼关,开赴河南与李自成决战。
李自成同样抓住了这场战斗最关键的问题——后勤补给。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地策略,战略性地放弃部分阵地。于是官军一路势如破竹,八月收复洛阳,九月攻克汝州。接着孙传庭又转战到郏县与李自成激战,差点活捉李自成。
在一片大好形势下,老天爷又出手帮助李自成了。此时连续下了七天大雨,官兵的火器无法使用,进攻威力大减,同时李自成又派刘宗敏断了官兵的粮道。
粮道被断的官兵军心动摇,孙传庭被迫回军准备打通粮道,他率领自己的秦兵回师,而留下陈永福的河南兵断后,河南兵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不满,结果孙传庭的秦军刚刚开拨,河南兵哗变也跑了。于是悲剧发生了,原来的有计划撤退变成了大溃败,李自成挥军追杀,此役变成李自成上演大屠杀,官兵有四万多人被杀,大批的军用物质也被李自成缴获。
此役之后,秦军锐丧尽,孙传庭退守潼关。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随后李自成以十万大军追击孙传庭,孙传庭看着蜂蛹而至的农民军,并不惧怕,他和监军副使乔迁高挺枪杀向敌军,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沙场。孙传庭将他对大明的忠诚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令人心寒的是,崇祯得知孙传庭战死的消息后,开始是准备给予抚恤的。由于找不到孙传庭的尸体,崇祯竟然怀疑孙传庭诈死,因此取消了对孙传庭的抚恤。崇祯的刻薄寡恩最后收到了报应,之后再无人真心为他卖命。崇祯17年3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
孙传庭为什么突然就打不过李自成了
孙传庭不紧会打仗,而且在没钱的情况下自己造田养兵,多谋,果断和皎洁是最大的个性,杀了高迎祥,又把李自成打的就是18骑,实在是难得的统帅。可惜,关键时候,和杨嗣昌和间隙,被冤下狱,几年后出狱,情况已经大变了,原来和民军打,能打的卢象升,曹文诏,这些人都死了,洪承畴也去山海关救火,就剩他自己了,这个时候的闯王已经不是几年前了,由于杨嗣昌的战略失败和两线作战,明军已经没有主力了,所有他不得不去驻地重新发展新兵和兵油子,到地方后没钱,没粮,本来想稳定下,崇祯一个劲的催促他出战,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他率明朝仅剩的几W人马出战,而且连遭大雨,后勤不济,战况可想而知,明军几仗下来就不行了,闯王的军队已经是身经百战了,最主要是所有襄城惨败,最后战死潼关,真的是恨可悲,可怜!!
个人最同情的就是孙传庭了,崇祯老是死催要不也不会这么惨!
李自成是怎么击败孙传庭的??
孙传庭逐奉命赴陕西代行其职。孙传庭到任后,立即奉旨扣押了原抚剿总兵贺人龙,将其正法。为对付日益壮大的起义军,孙传庭日夜加紧整肃军务。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围了开封,崇祯帝连催孙传庭火速出关入豫。孙传庭则上疏回复:“兵新募,不堪用”。但心急如焚的崇祯帝不加理会,只是逼迫孙传庭尽快救援开封。孙传庭只得起兵驰援,于九月底进抵潼关。时恰逢大雨连下数十日,河水骤涨,李自成遂决黄河马家口段,水灌开封。就在孙传庭的援军刚出潼关之时,李自成早已挥军南下,撤离了成为水乡泽国的开封,于是孙传庭便挥军直趋南阳。李自成与罗汝才合兵西进,与孙传庭的陕西军交战,并在郏县大败之。孙传庭率残部逃至巩县,由孟塬进入陕西。
孙传庭败回陕西后,决心死守潼关,以扼京城之上游要地。当时明军因在郏县之战中损失惨重,补充了许多新兵。根据这种情况,孙传庭制定了不宜速战,开垦屯田,修缮兵器,储存粮食的战略方针。为对付李自成强大的骑兵,增强明军的火力和防护能力,孙传庭特地赶制了三万辆载有火炮的“火车”,这种“火车”行进时可抵御骑兵的冲击,驻扎时则可环阵拱卫。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明廷授孙传庭为兵部尚书,并加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七省军务,令其迅速兵出潼关。此时,李自成已相继歼灭了明军数支主力,久经战阵,兵强马壮。孙传庭深知与如此强大的对手交战必是凶多吉少,不由得顿足叹息:“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度对狱吏乎!”表示了宁死疆场的决心。八月十日,孙传庭师出潼关,最初在汝州、灵宝、唐县(今河南泌阳)、郏县连胜起义军,但襄城一战遭到惨败,他逃回陕西。
起义军缴获了孙传庭的帅旗,士气大振,一鼓作气,乘胜攻破潼关。孙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高策马大呼,战死阵中。但是孙传庭的尸体一直未找到,以至后来崇祯帝对其下落产生了怀疑,始终未追封加谥于他。孙传庭之死,对李自成的起义军来说,关中唾手可得。同时,明廷再也没有可以同李自成相抗衡的悍将劲旅了。
为啥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明朝却无法剿灭李自成
看这篇文章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明朝却无法剿灭李自成
1629年,李自成加入了王左贵的农民军,算是正式与大明朝决裂,其后与明军打打逃逃,败多胜少,最惨的时候被明军打的身边就剩下寥寥数人,仓皇逃命。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成规模、军事力量也不强、也没什么政治头脑的人物,竟然怎么也剿不灭,最后还逼得崇祯自杀殉国,简直是不可思议。
再看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起义,那可叫一个轰轰烈烈(具体过程我就不说了,大家都很了解),教科书上说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可是从既定目标看,这个最高峰的农民起义最终是失败了,因为它要推翻的清朝直到四十七年后才灭亡。
而李自成的农民军,从与明军交战开始,压根就没想过要改朝换代,李自成直到打到北京脚下,还在幻想着崇祯赐给他一个西北王,然后继续做大明的臣民。可是他却成功推翻了大明。
明朝在内外夹击下灭亡。大清面对内忧外患硬是卑躬屈漆,一直扛到20世纪。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结果,与两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有很大关系。
崇祯过于刚愎自用,在用人方面优柔寡断,而且不懂军事的他还胡乱指挥,例如逼迫孙传庭出陕西,结果导致李自成作大,传庭死而大明亡。
反观慈禧,虽然是一介女流,可是敢打破祖制,继续启用曾国藩等汉族将领,允许地方招募并训练军队,在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作战过程中,很少遥控指挥。
一八五五年,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曾国藩差点自杀,这么大的失败,清廷并没有对其处罚。试想一下,如果当权者是崇祯,估计曾国藩早就被押到菜市口了,那样的话太平天国运动将会更上一层楼。
崇祯刚愎自用,但没有魄力,有战略眼光(知道应先于满清议和再回手与李自成作战),但是做事畏首畏尾,先不敢承担议和之责,后不敢承担南迁之责,最后又不肯承担亡国之责。
朝廷社稷都快没有了,还在想着谁承担责任,做事简直不如一个妇人。
我们在假设一下,如果明末统治者是慈禧,估计她会不顾世人唾骂,主动与后金议和,即使李自成打到北京城,她也会议和,如果议和不成,她会主动逃跑,很有可能在李自成离北京数千里的情况下,她就脚底抹油跑到南京了。
可叹大明,有数次机会可以挽救自己,可是一次都没有抓住,可怜大明后期将星如云(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袁崇焕等),军队也敢战。无奈君主不给力,只会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