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苛淳副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 守墓人故事有什么用
- 公元二零一二年,陕西西安考古又发现一墓葬,通过墓志铭可判断其为一位将军与一位宗室女子合葬墓,主墓室存放双人合葬棺椁,但合葬棺内却仅有一具男性尸骨。
意外的是,墓志铭上该宗室女子封号与史册记载的一位同时代的和亲公主封号一致。目前不知何故。这位公主的封号和名字 这位将军的名字
- 周苛之节典故,详细!
- 守墓人的故事叙述了什么
公元二零一二年,陕西西安考古又发现一墓葬,通过墓志铭可判断其为一位将军与一位宗室女子合葬墓,主墓室存放双人合葬棺椁,但合葬棺内却仅有一具男性尸骨。
意外的是,墓志铭上该宗室女子封号与史册记载的一位同时代的和亲公主封号一致。目前不知何故。这位公主的封号和名字 这位将军的名字
墓志记载:墓主人郑乹意,字恭礼,荥阳人。鹰扬郎将(隋大业三年,改府兵制的军府名称,以骠骑府为鹰扬府,主官骠骑将军,改称鹰扬郎将,正五品)。系汉晋以来的名门之后,父郑大士,曾任周仪同三司、襄城郡开国公、骠骑将军、隋开府仪同三司、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墓主人隋大业八年(公元613年)四月十七日薨于府舍,享年五十二岁。夫人柳氏,隋昌州刺史之女,以大唐武德六年(公元624年)十月七日卒于私第,享年五十七岁。以大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正月廿三日合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之原。
考古事件是存在的,但是不似歌词里写的墓主夫人是和亲的公主,歌曲和文章都是根据这个事件做了个虚拟的衍生。
周苛之节典故,详细!
周苛(?-前203年),秦汉时期沛县人。周昌的堂兄。秦朝时是泅水郡的小官,刘邦起义后开始跟随刘邦,并随刘邦入了关中,推翻秦朝。刘邦被封汉王后被刘邦封为御史大夫。后随韩信在与魏豹的战斗中杀死了他。汉四年,守荥阳,项羽攻破了荥阳。周苛宁死不屈,被烹杀。所以"周苛之节"就用来表示宁死不降,斗争到底。
守墓人的故事叙述了什么
从凌海市石山镇东行数里,有一个小村落叫驿马坊,据说这个曾经饲养驿马的村名,是乾隆皇帝亲自题写的。一条柏油路通向村西头,在一大片的果树林中,掩映着一座规模不小的墓园,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就葬在这里。
张作霖墓园北瞻医巫闾山,南眺茫茫渤海湾,坐落于十三峰东面的一处坡岗之上,西隔一条溪流与十三峰相望。与抚顺“元帅林”比起来,这座墓园似有藏在深山无人问的感觉。其实驿马坊这个小村落大有来头,不然乾隆皇帝怎能为这么一个小村亲题村名呢!驿马坊村有怎样奇特的地貌风水?张作霖作古后,为什么没有下葬在如帝王陵墓般奢华的“元帅林”,而是埋在了这座简陋的墓园中呢?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墓园。
张作霖墓园大门两旁立有两根石柱,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佳兆千秋开驿马;下联为:孝思百世仰慈乌。
走进墓园,映入眼帘的是两甬大石碑,规格一致,造型相同,为九眼透雕盘龙式。南面一甬是清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溥仪皇帝赐张作霖母亲的诰命碑;北面一甬是张作霖于民国五年十一月为其母立的墓碑。墓园周围为青砖花墙,简朴美观。从园门到坟前有64米长的青砖甬道,两侧砌着浅红色的路边石。两座坟墓均为水泥筑成圆拱形,一座是张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张作霖与赵氏夫人合葬之墓。
53岁的守墓人张福来,是驿马坊的村民,他向我介绍说:墓园中曾经建有亭台楼阁、石牌坊,颇有规模,只是后来遭到了损坏。这些年,政府出资对墓园几经修葺。他家就住在墓园内,是接替已逝的李子元老人,来此守墓已四年了,日常负责墓园的管理,而且很愿意向游人讲述民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当我向他提出一些问题后,他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1912年,已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的张作霖想把在黑山县的祖坟迁出来,于是委托自己的姐夫吴永恩处理。吴永恩找了7位颇有名望的风水先生,从山海关开始,一路步行,一直走到凌海“十三峰”脚下的驿马坊村,只见群峰峻奇秀丽,溪水潺潺,山谷中古树参天,整体山形为两边高中间低,有两山夹一岗,代代出皇上之说。而在十三峰中,又有三座山分别叫“猴山”、“印山”、“马鞍山”,山脚下还有一条小河流过。在此建坟,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和“封侯挂印”的寓意。另外,这一带也正是张作霖早年浪迹江湖经常出没的地方,张对此地风水颇有好感,况且这里又属家乡本地,故选中此地做为祖坟也是张本人的意愿。觅得此地后,由张作霖出资买下了周围土地40垧,建起张家坟地。据传,张作霖之父张有财因赌博赢钱要账遇害故去后,因家境贫寒只能以木柜下葬。葬后逢水患吞掉坟土,柜棺随水而下时遇到树木掩挡。张家称此为“天地兆应”,于是就地复葬。张作霖发迹后,认为应了此说,所以“兆已得吉”后,为免遭风水破坏,“仍其旧兆”父坟未迁,才有王太夫人独葬于此的缘故。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遗骨由黑山县移葬此地,立为主坟,后其妻赵氏(张学良生母)也移葬于此。坟茔占地约15亩,坟茔外有五六垧果树,周围是耕地。这大概就是张作霖把祖坟迁移到驿马坊村的原因。
后来张作霖由“东北王”一跃封为全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后,旨意在抚顺章党附近,选有傍山依水、风景优美、地形出众之处,按照过去皇帝登基就位始修陵墓之例,也大兴土木,兴修了“元帅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迫由北平退回奉天,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灵柩停放在沈阳东关珠林寺内暂厝,待抚顺元帅林修成后再行安葬。“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入沈阳,元帅林被迫停工,张作霖安葬元帅林一事搁浅。
1937年6月3日,正值张作霖被炸9年忌日,由张作霖旧部出面,将其亡灵在奉天行“慰灵祭”后,张作霖的灵柩由沈阳用火车运到羊圈子车站,再由人抬到驿马坊茔地与其妻赵氏合葬。当时张作霖的姐夫吴永恩在驿马坊主持迎灵安葬仪式。日本官兵有二三十人,其他工作人员很多,还有和尚、老道、喇嘛等。张氏的灵柩下边有四个轱辘。下车后,由车站去茔地的行列,约有一里多长,其中挽联、花圈、万民伞、万民旗等,一应齐全。由奉天带来的僧侣鼓乐,以及由锦州来的僧侣和鼓乐,待灵柩由羊圈子车站起行时,一起吹奏起来,场面甚是壮观。每过一村,也要吹奏,浩浩荡荡,非常热闹。
以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同时经过大自然的风剥雨蚀,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他建筑均倒塌毁坏。
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雕作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并多次拨款进行修缮,张氏墓园愈发显得肃穆森严。张作霖墓园经地方政府大力修缮的消息很快传到海内外,吸引着张氏旧部及海外张家后人。近些年来,张氏后人和张学良旧部多次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据有关人士透露,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如今少帅已然仙逝,扫墓便成终生憾事了。
听了守墓人讲了墓主人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平静的心跳竟是那么剧烈地振颤,虽然张作霖为一代乱世枭雄,但我依然敬佩这个“东北王”,他在东北称“王”的时间里,东北迅速建设完善了现代重工业体系及兴办教育,使东北的工业、农业、医疗、现代教育在当时远远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尽管他土匪出身,可他深明国家大义,不想出卖国家利益。正由于张作霖的“不配合、不合作、不听话”,最后导致日本人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和另一个东北不服日本“约束”的军阀吴俊升,进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正像人们所讲的那样,张作霖或吴俊升如果不死,日本就不可能迅速占领东北,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可能会重新书写。兴许这就是人们前来凭吊他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