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秃鞍坷盐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 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故事

秃鞍坷盐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故事

伊索寓言中《驮盐的驴》讲了什么道理啊?(正确的)

故事大概内容:

《驮盐的驴》这个故事讲了一只驴子,帮助一个商人驮货物,第一次它驮的是盐,盐很重,到了小河边,驴子觉得这袋盐重得实在不行了,而且河边很滑,长满了青苔,驴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到了河里,它好不容易才爬了起来,这时他发现背上的盐轻了好多。商人埋怨驴子,你毁了我好多的盐。驴子才不管呢,反正盐很轻了,它轻轻松松就到了家门口。第二天,商人又带驴子去运货,这次运的是棉花,虽然棉花很轻,但是棉花很多,聚起来就会很重,驴子想没关系,到了小河边就好了,到了小河边我要装得象一样,再摔一跤,到了小河边,驴子故意叫了声“哎哟”, 商人说你今天又把棉花弄湿,驴子想今天我要在水里多待一会儿,让货物轻一点,不然的话,货物一定轻不了多少的。谁知等驴子站起来时,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因为棉花吸了水,驴子“哦哦”叫了两声就被河水淹死了。

道理:

想用一种方式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是要吃亏的!(绝对标准)

驮盐的驴子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几袋盐实在沉呀!可怜的驴子驮着盐袋,在路上走呀,走呀,累得满身大汗。

太好了,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驴子走到河边,喝了两口水,觉得有了力气,他准备过河了。

河水真清,河底那些圆圆的、五彩的鹅卵石,看得清清楚楚。驴子一步没踩稳,蹄子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小河里。好在河水不深,驴子赶紧站了起来。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36662奇怪!它觉得背上的分量轻了不少,走起来再不感到吃力了。驴子很高兴:“看来,这河水是魔水。我得记住:在河里摔一跤,背上的东西便会轻了好多!”不久又运东西了,这次驴子驮的是棉花。装棉花的口袋,看起来很大很大,可分量并不重。驴子驮着几大袋棉花,走起来还显得很轻快。

啊,前面又是那条小河了!驴子想到上次那件开心的事,心里真是高兴:“背上的口袋虽说不重,可再轻一些不是更好吗?”于是,它喝了几口水,向河里走去。到了河心,它故意一滑,“扑通”一声,又摔倒在小河里。这一次,驴子可不着急,他故意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变得好沉呀,比那可怕的盐袋还沉几倍呢!

驴子好不容易走上岸去。它仔细看看,路还是那条路,河还是那条河,一点不错呀!它想来想去,想不出原因,便说:“对,这河水是魔水!能叫重的变轻,也能叫轻的变重。”

《东周列国志》讲的是什么?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无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五年级口语交际讲一个历史故事

1. 苏武牧羊: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1.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