蜒钟敲轿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
掩耳盗铃是什么故事
"掩耳盗铃",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
成语解释: 掩:遮蔽,遮盖;盗:偷。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自欺欺人的意思。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一则寓言故事,原为"盗钟掩耳";钟,古代一种乐器;"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众所周知
【成语性质】贬义词
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画龙点睛、叶公好龙、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掩耳盗铃、纸上谈兵、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自相矛盾
【造句】掩耳盗铃:
他总是喜欢做一些掩耳盗铃的事,常被众人取笑。
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的把戏罢了。
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中国四大古琴的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号钟、楚庄王——绕梁、司马相如——绿绮、蔡邕——焦尾。
1、“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
2、“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3、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4、“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
扩展资料:
绿绮的外貌
相传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因而名为“绿绮”。但其真正的模样,我们早已无幸见到——古琴琴体需用疏松的木头(最合适的是桐木)制作,琴弦用动物(如牛)完整的筋或马尾制作,承受不起岁月摩挲,早已消逝于茫茫历史长河中。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罨画池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罨画池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处园林,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宋时,江原知县赵抃在园中开凿罨画池,加之后来苏元老、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宋之后,官方对罨画池的修葺与重建大都以纪念陆游、赵抃两人为主题,罨画池因而逐渐演变成为现今的公共性纪念园林。
罨画池现存建筑群多为清朝重建,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总占地34541平方米,其中水面1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6平方米,全园格局及建筑保存完好,是中国少数几处保存至今的唐宋衙署园林之一。罨画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馓子的由来有没有什么历史典故?
馓子古时候称寒具。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写的《楚辞.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饵,有餦餭兮”的句子。粔籹蜜饵、餦\\\\\\餭是什么东西?宋代林洪考证:“粔籹乃蜜面而少润者”,“餦餭乃寒具食,无可疑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名为《寒具》的一首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但有人说这不是刘禹锡写的,而是苏东坡为一个卖“寒具”食的老太婆写的广告宣传诗。且不管谁是原作者,但这首诗却把“寒具”这种油炸食品描绘得活灵活现,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足以令人垂涎欲滴了。那么寒具究竟是什么?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了。
为什么古人要吃“寒具”这种食品,其中还有一段传说。原来古代清明节前一日为民间的寒食节,要紧火3天。晋陆(岁羽)的《邺中记》有“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的记载。说的是介子推曾伴随公子重耳一起过着流亡生活达19年之久,在重耳饿肚无食时,曾割股献君,可谓忠心耿耿。但重耳重新执政为晋文公后,在论功行赏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为此介子推带了母亲去了绵山隐居。晋文公一日忽然想起介子推,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不见,命令放火烧山,想赶出介子推母子。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不肯会见晋文公,母子双双抱木而被烧死。为此晋文公十分悲痛,迁怒于火,下令介子推死前三日全国禁烟火,于是就有了寒食节。三日不动烟火,吃什么呢?那就是寒具,它过油炸制,能够储存不变质,保持酥脆不皮,当然时最理想的食品了。